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成语解释: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成语出处: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蛇,不能读作“sé”。
成语辨形:
惊,不能写作“警”。
成语辨析:
~和“风吹草动”;都有前因后果的关系;但“风吹草动”通常指轻微的动荡和变故。
近义词:
操之过急 »、因小失大 »
反义词:
欲擒故纵 »、引蛇出洞 »
成语例子:
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成语谜语:

词语分开解释

打草 : 1.收割草料。 2.起草。指初步写出文稿或画出画稿。
惊蛇 : 1.喻笔墨飞舞。

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

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作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备

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水浒传》

国语辞典

语本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打草惊蛇比喻某甲受到惩戒,而使某乙知所警惕。后多比喻行事不密,使对方有所察觉,预先防备。《水浒传.第二九回》:「空自打草惊蛇,倒乞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打草惊蛇的网络解释

打草惊蛇,现代汉语成语,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一,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打草惊蛇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资源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