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无玉环衔报恩”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应无玉环衔报恩”出自唐代陈陶的《空城雀》,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ng wú yù huán xián bào ē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应无玉环衔报恩”全诗

《空城雀》
古城濛濛花覆水,昔日住人今住鬼。
野雀荒台遗子孙,千年饮啄枯桑根。
不随海燕柏梁去,应无玉环衔报恩
近村红栗香压枝,嗷嗷黄口诉朝饥。
生来未见凤凰语,欲飞常怕蜘蛛丝。
断肠四隅天四绝,清泉绿蒿无恐疑。

分类:

作者简介(陈陶)

陈陶头像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空城雀》陈陶 翻译、赏析和诗意

空城雀,花覆水,
昔日住人今住鬼。
野雀荒台遗子孙,
千年饮啄枯桑根。

古城被花朵所覆盖,昔日的人们如今变成了鬼魂。
野雀在废弃的台阶上留下了子孙后代,
它们飞翔了千年,啄食着已经干枯的桑树根。

不同于海燕和柏树的离去,
空城雀并不会带走珍贵的宝物作为感激之物。
近村的树上青红杂陈,
长满了杨梅,散发出香气,弯曲的枝条被压垮。

黄嘴的雀鸣声传达着朝鲜的饥饿。
它们对于凤凰的声音一无所知,
想要飞翔,却时常被蜘蛛丝所困扰。

四隅间存在着四个断肠的景观,
清泉涌出,绿草丛生,鲜活无虞。


中文译文:
古城被花朵所覆盖,
昔日的人们如今变成了鬼魂。
野雀在废弃的台阶上留下了子孙后代,
它们飞翔了千年,啄食着已经干枯的桑树根。

不同于海燕和柏树的离去,
空城雀并不会带走珍贵的宝物作为感激之物。
近村的树上青红杂陈,
长满了杨梅,散发出香气,弯曲的枝条被压垮。

黄嘴的雀鸣声传达着朝鲜的饥饿。
它们对于凤凰的声音一无所知,
想要飞翔,却时常被蜘蛛丝所困扰。

四隅间存在着四个断肠的景观,
清泉涌出,绿草丛生,鲜活无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城的荒凉景象,城市已经被荒芜覆盖,人们离去成了鬼魂。而唯一留下的野雀在废弃的地方生存,它们啄食干枯的桑树根,象征着生机的顽强和适应力。看似乌烟瘴气的城市,却有着一些美丽和生机的存在 - 靠近村庄的树上长满了杨梅,芬芳的杨梅弯曲的枝条压垮。

诗中黄嘴的雀鸣声传达着朝鲜的饥饿和追求,却因为没有听到凤凰的声音,而常常被蜘蛛丝所困扰。这暗示人们追求美好的同时,也会面临各种困扰和阻碍。

最后,诗人用"断肠四隅"的形象描述了这个荒凉城市中蕴含的美丽和无忧无虑的景象。清泉涌出,绿草丛生,给这个被遗弃的城市带来了生机和希望。整首诗以一种悲凉的方式表达了城市的荒凉与雀鸟的坚韧,以及生命的顽强和追求的艰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应无玉环衔报恩”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kōng chéng què
空城雀

gǔ chéng méng méng huā fù shuǐ, xī rì zhù rén jīn zhù guǐ.
古城濛濛花覆水,昔日住人今住鬼。
yě què huāng tái yí zǐ sūn,
野雀荒台遗子孙,
qiān nián yǐn zhuó kū sāng gēn.
千年饮啄枯桑根。
bù suí hǎi yàn bǎi liáng qù, yīng wú yù huán xián bào ēn.
不随海燕柏梁去,应无玉环衔报恩。
jìn cūn hóng lì xiāng yā zhī, áo áo huáng kǒu sù cháo jī.
近村红栗香压枝,嗷嗷黄口诉朝饥。
shēng lái wèi jiàn fèng huáng yǔ,
生来未见凤凰语,
yù fēi cháng pà zhī zhū sī.
欲飞常怕蜘蛛丝。
duàn cháng sì yú tiān sì jué, qīng quán lǜ hāo wú kǒng yí.
断肠四隅天四绝,清泉绿蒿无恐疑。

“应无玉环衔报恩”平仄韵脚

拼音:yīng wú yù huán xián bào ēn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应无玉环衔报恩”的相关诗句

“应无玉环衔报恩”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应无玉环衔报恩”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应无玉环衔报恩”出自陈陶的 《空城雀》,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