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徐铉〔宋代〕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海布满战尘兵戈正起,在这令人感伤的离别宴会上,更加容易清泪淋漓。
我敬爱你不顾辛劳去侍奉双亲,还要叹息落花时节送你北去。
想念时只有看看寄来的书信,可以宽慰的是毕竟会有重逢日期。
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你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呀。
注释
王四十五:未知其名,“四十五”是在兄弟(包括从兄弟)中的排行。东都:指江都府(今江苏扬州)。五代南唐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称西都,遂把五代吴的旧都江都府称为东都。
“海内”句: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后,先后用兵攻破荆南、后蜀、南汉等,南唐亦已朝不虑夕。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生离死别,是人生痛苦事。因此,送别之诗大多消沉凄苦,字句显得沉闷。唐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摆脱了这种传统的写法,成为送别诗中的名篇,徐铉的这首送别诗,虽不及王勃诗那样有名,但也别开生面,有其独到之处。
诗的首联扣题,写送别,先写送别时的形势。当时南唐偏安江南,其他地区正战乱不绝。朋友相别,离愁别绪,本来就够凄苦的了,又值兵乱不绝,更令人焦心。这“海内兵方起”一句,包含甚富,突出了感离伤别的浓重气氛,带出下句“泪易垂”之意。
颔联归结到王四十五身上,并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负米”事见《孔子家语·致思》,王四十三离开相对安定
创作背景
徐铉仕南唐时,曾受命巡抚楚州(治所在今江苏滩安),因得罪“权近”,被以“擅杀”的罪名流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又改徙饶州(治所在今扰西波阳),不久又召回京师。《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即写于召回京师之后。
参考资料:完善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
简析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是一首五言律诗,为一篇送别诗,突出感离伤别的浓重气氛,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抒写离别时的缠绵情思,但伤别之中有劝慰,并不一味消沉。全诗语言平易朴实,情真意挚,摆脱了传统沉闷的写法,是送别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457篇诗文 ► 23条名句
卜算子·感旧
苏轼〔宋代〕
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宋代〕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
陆游〔宋代〕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