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沉醉东风·山对面蓝堆翠岫

赵善庆 赵善庆〔元代〕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对面山上弥漫着一层蓝色的烟霭显得翠色越发浓稠,齐腰深的草染绿了沙洲。傲霜的橘柚茫茫然一片青苍,被雨水洗礼过的芦苇显得分外俊秀,隔着滔滔江水隐约可以看到远处的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意的,是那几片到处飘飞着的枯黄凋残的败柳叶儿。

注释
沉醉东风:曲牌名。
湘阴:今湖南湘阴,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
蓝:蓼蓝,一种可制作染料的草。
岫(xiù):山峰。
濯(zhuó):冲洗。
潇湘:潇水、湘水,湖南的两条大江。此处以潇湘指洞庭湖一带。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在某个秋日,诗人行走在湘(今湖南)阴道上,看到美丽宜人的秋景,便忍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小令。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78页

赏析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这两句写的是远景。在“山对面”行走,作者看到对面山上层峦叠翠,路边的小草已长至人的半腰高,染绿了整个沙洲。一个“堆”字将山的颜色由“兰”至“翠”的情形写得有层次感,生动形象。一个“染”字将草的颜色写得型艳欲滴,同时也写出了草之多、之广。“齐腰”一词不仅说明草之高,草长得茂盛,同时也与前句的“对面”两相照应。透过优美的景色,可以感知诗人愉悦的心境。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写的是近景,这才真正体现出了秋意。秋天里,果实累累,成熟的橘柚,颜色青黄相间,傲然挺立在秋风中,被秋雨洗涤过的芦苇,花开丛丛。诗人描写的清新爽朗的景象以及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小令描写了湘阴道中的景色,曲中远景近景结合,意境高远、广阔字句凝练贴切,设色浓丽,多用颜色语词摹绘秋景,笔调俊朗。全曲情随景迁,有明丽之景而无萧飒之气,透露出作者高洁清远之襟怀,可以感知其愉悦的心境,透出点点秋意。

赵善庆

赵善庆

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29篇诗文 ► 3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高歌·感怀

姚燧 姚燧〔元代〕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那个临危自省?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
十年旧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梅

谢宗可 谢宗可〔元代〕

梨云无梦倚黄昏,薄倩朱铅蚀泪痕。
宿酒破寒薰玉骨,仙丹偷暖返冰魂。
茜裙影露罗衣卷,霞佩香封缟袂温。
回首孤山斜照外,寻真误入杏花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

佚名 佚名〔元代〕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