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灞上秋居

马戴 马戴〔唐代〕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注释
⑴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⑵郊扉:郊居。
⑶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4

鉴赏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灞上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作者进身无门,困居于此,有感于秋节变换,作此诗慰藉愁情。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71-772

简析

  《灞上秋居》是一首五言律诗,为马戴的代表作。此诗写诗人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亦由此生发出身世之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描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其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全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生动地描画出古代文人为功名而挣扎的困窘情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马戴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178篇诗文 ► 2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不第后赋菊

黄巢 黄巢〔唐代〕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马说

韩愈 韩愈〔唐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 同:衹)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重赠

元稹 元稹〔唐代〕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