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刘叉 刘叉〔唐代〕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把宝剑从古代传下来,最后传到了我的手里。
在您临行前我将它赠给你,希望您好好保存它、使用它,不要为了私人的小仇小怨用这把剑去作无谓的争斗!

注释
姚秀才:刘叉的朋友,名不详。秀才,唐初,设秀才科,后废去。秀才遂成为对儒士的尊称。
古时水:指小剑。
泻赠:奉赠。
薄(bó):迫近。
细碎仇:指私人的小仇小怨。

参考资料:完善

1、 马航飞.精彩唐诗.济南.明天出版社.2002年9月.233
2、 李亚南.历代五言诗精品百首秦末唐.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年6月.197
3、 谷向阳.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小学3分册.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7月.63

创作背景

  中国古代,人们常用宝剑来表示自己有安邦治国、建功立业的本领。以剑赠人,表示志趣相投和生死不渝的友谊。约唐宪宗元和(812年)年间,刘叉在送别姚秀才时,把自己的剑赠送给姚秀才并作该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艾治平.艾治平解读名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178

赏析

  前两句“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写得很口语化,而颇有诗味:诗人并未直接提及这是一柄自古流传、熠熠生辉的宝剑,而是巧妙地以“古之水”为喻,赋予其深邃的历史韵味。同样,诗人并未直言宝剑“握”于掌中,而是通过“水”的流动特性,选用了“流”字,生动地描绘出宝剑如同流水般,自然、顺畅地流入诗人的手心,使原本静态的物品充满了流动的诗意与动感。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相较于直白的叙述,更增添了一层含蓄与韵味,让整首诗充满了别样的风趣。

  第三句依然延续着“水”与剑的巧妙比喻,精心挑选了“泻赠”一词。剑既被喻为“水”,那么赠送剑的行为便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奉赠”或“惠赠”,而是如同水流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小诗的一二句“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写得很口语化,而颇有诗味。第三句还是循着以“水”比剑的基本构思炼字。剑既似“水”,所以不是一般的“奉赠”、“惠赠”,而是扣紧“水”字,选用了“泻赠”。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条流动着的“水”,流到诗人手里,又泻入朋友掌中。末句则是在赠剑时的殷勤嘱咐,点出赠剑的用意,希望用它来建立奇功殊勋。这首小诗通篇以水比剑,不仅写出了这把古剑质感,使静态的事物富有了动感,别致传神。

刘叉

刘叉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谀墓之文,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去,归齐鲁,不知所终。► 29篇诗文 ► 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韦应物〔唐代〕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空山 一作:山空)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哀江头

杜甫 杜甫〔唐代〕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一笑 一作:一箭)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