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二

黄庭坚 黄庭坚〔宋代〕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医国,何用太早计。
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松挺立于山谷溪涧之间,但十里外都能听到风吹动它的声音。
它的枝干上面缠绕着百尺长的菟丝,树根下则匍匐着千年的老茯苓。
青松凭借其坚韧不拔的本性,长久以来成为助人延年益寿的宝贵之物。
菟丝虽是小草,也有远大的志向,它们与青松相依相伴,共度岁月。
古时的名医医和已不在世上,但青松深扎根基,稳固生长,其精神与医和的医术一样深邃且持久!
人们常说,有如青松般坚韧不拔的人能够治理国家,又何必打算太早,要求过急呢。
无论是小草还是青松,它们材能是虽有不同,但它们的品格和情调却很相似。

注释
百尺丝,这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苏轼早年政治上偏于保守,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屡遭贬斥,历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处的地方官,较关心人民的疾苦,做官时也做了一些好事。苏轼是宋诗革新的主将,他的诗内容比较充实,想象力丰富,豪放自然,艺术形式变化多端,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后人比之为宋代的李白。元丰元年(1078),黄庭坚任北京国子监教授时,写了一封信给正在徐州的苏轼,并附上古诗二首,表示自已的倾慕之情,苏轼也和了诗,两位诗人从此相交,终生不渝。本首诗即组诗中的第二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东篱子解译.黄庭坚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3-6

简析

  这首诗以青松为喻,赞颂其坚韧与长寿,上攀藤蔓,下育灵芝,象征其生命力与影响力。小草虽微,却怀远志,与青松相伴,体现坚韧精神之传承。医和虽不并世,但青松深根固蒂,如医者治世,不必急于一时。最后点出,大小之材虽异,其内在精神与生命力却相似。此诗以涧松喻苏轼,谓其虽大才而不得其用,却声名远播。又以菟丝自喻,希望自己能与青松长久相依。在这里表明了黄庭坚虽为“小草”,却有远大的志向,与苏轼一样都具有“医国”的远大抱负。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2545篇诗文 ► 56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阮郎归·初夏

苏轼 苏轼〔宋代〕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水沉 一作:水沈)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泊水村

陆游 陆游〔宋代〕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神子·恨别

苏轼 苏轼〔宋代〕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欲寄 一作:寄我)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