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笼莺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莺你从何处来,为什么被囚禁在这富贵之家?
清晨你的啼叫让主人惊醒,好像是在反抗这桎梏你的牢笼让你没有办法在春风中自由歌唱。
飞燕在梁间嬉戏打闹,梧桐树上的鸟儿自由的筑巢,而你却再无自由。
飞翔云天只不过是心中的奢望,你只能在华丽的鸟笼中度过漫漫一生。

注释
金衣客:即黄莺,亦称黄鸟、黄鹂,因其羽毛为黄色,故称。
栖栖(xīxī):奔忙不定,忙碌不安的样子。翠幕:绿色的纱帐,借指富贵之家。
啭:鸟儿婉转地叫。
漫:随意,不受约束。
巢:做动词,筑巢。
缄恨:衔恨。雕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性德看到黄莺虽然处于金丝笼中,有水和上好的食物,却始终不快乐,不再歌唱,由此联想到自己。身处相国府,要谨遵父母之命,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的父亲纳兰明珠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儿子有了锦衣玉食有了舒适的生活还是不快乐。就像那只关在笼中的黄莺,他就算飞的很远为了生计劳碌奔波,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弄得满身伤痕也无怨无悔。在家——一个像是金丝玉雕的笼子里面,没有自由没有自我的生活是性德不屑的却是不得不接受的。儒家的思想教育他必须以孝敬父母为己任,教育他要将自己的不满埋在心里不能轻易表达出来。这种悲哀与愁绪一点一点积淀在他的心中,慢慢形成了性德沉抑忧郁的性格。而文字,是从来不会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出生于勋戚之家,又有超人的资质,所以康熙皇帝对他备垂青盼,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擢升为侍卫。对于一般人来说,有幸成为天子近臣是无比荣耀,求之不得。可是在纳兰性德心目中,当侍卫,入禁庭,伴君如伴虎,长期身心不得自由,这首诗便是在他这种苦闷矛盾的心境中完成的。

参考资料:完善

1、 施慧·《施慧文集 散文卷》·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

简析

  《咏笼莺》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四句虽未写一个“笼”字,却紧篮扣住“笼”这个特定环境,从外貌、动作、声音等方面描写这只黄莺;接下两句把笔锋调离黄莺,扩大视野,转向翠幕之外的天地;末两句归结出问题。全诗在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了笼中黄莺鸟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透露出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55篇诗文 ► 128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少年行·男儿作健向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
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浙西三瀑布记

袁枚 袁枚〔清代〕

  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壬寅岁 ,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厜嶬,重者甗隒,皆环粱遮迣。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 ,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扌必,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后十日,至雁宕之大龙湫。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漱静;石梁急,龙揪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受瀑处池宽亩余,深百丈,疑蚊龙欲起,激荡之声,如考钟鼓于瓮内。此又石梁、龙湫所无也。

  昔人有言曰:“读《易》者如无《诗》,读《诗》者如无《书》,读《诗》《易》《书》者如无《礼记》《春秋》。”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信。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有感

谭嗣同 谭嗣同〔清代〕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