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香海潮回一弹指,三山浮动惊顽仙。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清刘纶的《浮沤篇同宗室塞晓亭阁学赋》
拼音和注音
wǒ wén xiāng hǎi cháo huí yī dàn zhǐ , sān shān fú dòng jīng wán xiān 。
小提示:"我闻香海潮回一弹指,三山浮动惊顽仙。"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三山: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苏轼《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清黄遵宪《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徐巿,横纵六里听张仪。”2.福州的别称。福州城中西有闽山,东有九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福州又称三山。见宋曾巩《道山亭记》。元萨都剌《入闽过平望驿》诗:“广陵城里别匆匆,一去三山隔万重。”3.冠名。唐李群玉《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元郭珏《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明费信《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4.指三山骨。唐元稹《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宋黄庭坚《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三山骨”。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郭沫若《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萧华《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浮动:(动)①飘浮移动;流动:云彩在天空中~。②上下波动;不固定:~工资|~利率。③动摇;不稳定:人心~|军心~。
海潮:(名)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钱塘江口的~最壮观。
一弹指:佛家语。
弹指:(动)①佛家常用“弹指”表示许诺、欢喜或告诫。②比喻时间短暂:~之间。
小提示:"我闻香海潮回一弹指,三山浮动惊顽仙。"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歌大海潮音。
出自:待考的《乾隆80万寿联》
-
松风吹不尽,化作海潮音。
出自:成鹫的《观云海》
-
从今归梦知多少,夜夜关山度海潮。
出自:邓云霄的《辞先墓》
-
大海潮青,岚峰月白,乐此安知后世名。
出自:曹贞吉的《沁园春.日照李伯开作生圹成自题云“竹帛谁千古,烟霞我一丘”,余喜其能达生也,词以赠之》
-
清浅蓬莱真瞬息,请看东畔海潮生。
出自:叶春及的《浮丘为赵濲阳太史赋》
-
东溟西屿海潮通,万斛泉源一叶风。
出自:陈肇兴的《赤嵌竹枝词(其六)》
-
未委海潮水,往来何不閒。
出自:翁卷的《冬日登富览亭》
-
怒风驾海潮,钱塘天下壮。
出自:刘宰的《送梁伯赐归括苍三首(其一)》
-
挂席东南万里回,海潮八月拍天来。
出自:王廷陈的《送人游越中五首(其五)》
-
山泉竞落,海潮罢行。
出自:郭之奇的《空山十首(其二)山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