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顾炎武的《古隐士(其一)》
gēn jǔ hǎo qīng píng , xíng zhǐ nǎi wèi tóng 。
小提示:"根矩好清评,行止乃未同。"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行止:1.前进和停止。2.举动、态度。3.往来的踪迹。4.做主、做决定。5.住址。
小提示:"根矩好清评,行止乃未同。"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出自:韩维的《次韵答和乐道侍读给事》
出自:杨梓的《杂剧·承明殿霍光鬼谏》
出自:沈括的《李遥买杖》
出自:元稹的《遣昼》
出自:郑谷的《咸阳》
出自:吕渭老的《水调歌头》
出自:谢灵运的《会吟行》
出自:王世贞的《古意寄李于鳞(其一)》
出自:方献夫的《坐大石用邓顺之韵寄丹山家兄本诚友人》
出自:王吉昌的《满江红慢》
出自:罗洪先的《展先墓》
出自:罗洪先的《金山寺》
出自:罗洪先的《赠黄勿斋赴永明令》
出自:罗洪先的《览镜》
出自:罗洪先的《赠曾子贞应贡入京师》
出自:罗洪先的《北窗》
出自:罗洪先的《题江湾北川堂》
出自:罗洪先的《与日者》
出自:罗洪先的《访刘晴川公云津次白沙韵》
出自:罗洪先的《展先涧谷府君墓(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