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天补阙乞皇娲,绮句琼思孰与侪。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清末近现代初夏孙桐的《孙子潇先生双红豆图三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qíng tiān bǔ quē qǐ huáng wā , qǐ jù qióng sī shú yǔ chái 。
小提示:"情天补阙乞皇娲,绮句琼思孰与侪。"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补阙:1.匡补君王的缺失。《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闕,礼之大者也。”杜预注:“闕,犹过也。”《后汉书·胡广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闕之益。”《明史·孙磐传》:“请定建言者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闕拾遗。”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且使外廷共见共闻,则怀忠抱义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补闕拾遗,随时论捄。”2.官名。唐武后垂拱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北宋时改为司谏。南宋及元明重又设置,均随设随罢。《新唐书·仪卫志》:“左补闕一人在左,右补闕一人在右。”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监察为合口椒,諫议为大坡、大諫,补闕(今司諫)为中諫,又曰补衮。”3.引申为弥补缺漏。吴格《<诗三家义集疏>点校说明》:“搜残补阙,网罗遗佚,为后人提供迄今最完备之三家《诗》读本。”
孰与:1.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韩翃,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德宗曰:‘与诗人韩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2.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汉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周书·杜杲传》:“若使齐寇乘之,则彼此危矣。孰与心忿悔祸,迁虑改图。”3.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墨子·耕柱》:“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商君、吴起、大夫种?”宋王安石《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明徐渭《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小提示:"情天补阙乞皇娲,绮句琼思孰与侪。"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
出自:王实甫的《长亭送别》
-
老酋鱼釜视我,孰与障吾淮。
出自:李曾伯的《水调歌头(乙巳九月寿城获捷,和傅山父凯歌韵)》
-
百忧荒寸田,孰与耕新烧。
出自:王安中的《送晁以道》
-
山经补阙史补遗,三子洵国之玮琦。
出自:陈庆镛的《仁虎行题方正学仁虎图》
-
服药求长年,孰与孤竹子。
出自:卢挚的《采薇图》
-
鱼鸟驯不惊,孰与醉妖嫭。
出自:刘挚的《寄题柳郎中留客潏》
-
两年长夜独悲感,一点丹怀孰与欷。
出自:杨爵的《冬至》
-
后来补阙更何如,虎贲虽在中郎邈。
出自:姚鼐的《今岁重九翁贾溪学士登法源寺阁作斲字韵七言诗亦以属鼐而未暇为也学士屡用其韵为诗益奇腊月饮学士家出示所得宋雕本施注苏诗旧藏宋中丞家者欣赏无已乃次重九诗韵》
-
辱君珍赠补阙亡,金薤龙梭粲可数。
出自:程公许的《谢新胥口监征赵立之》
-
三良昔事君,志期补阙遗。
出自:李贤(原德)的《和陶诗.咏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