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似国师无伎俩,天津桥看弄胡孙。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宋释居简的《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一二一)》
拼音和注音
zhēng shì guó shī wú jì liǎng , tiān jīn qiáo kàn nòng hú sūn 。
小提示:"争似国师无伎俩,天津桥看弄胡孙。"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天津桥:古浮桥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隋炀帝大业元年迁都,以洛水贯都,有天汉津梁的气象,因建此桥,名曰天津。隋末为李密烧毁,唐宋屡次改建加固,金以后废圮。
天津:1.银河。2.指天津桥。3.星名。位于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银河分支处,故称。
伎俩:(名)①花招,不正当的手段:卑鄙的~。②(书)技能。
国师:1.国家的军队。《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齐之辱也。”2.王莽设置的职官。《汉书·刘歆传》:“及王莽篡位,歆为国师。”参见“四辅”。3.太师的别称。《后汉书·赵典传》:“公卿復表典篤学博闻,宜备国师。”李贤注引徐坚云:“国师,即太师也。”4.一国的师表。《陈书·周弘正袁宪传赞》:“观其雅量标举,尤善玄言,亦一代之国师矣。”5.指国子祭酒。《梁书·王承传》:“俄转国子祭酒。承祖俭及父暕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6.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北齐法常。《大宋僧史略》卷中:“北齐有高僧法常……齐王崇为国师。”《景德传灯录·慧安国师》:“嵩岳慧安国师……武后徵至輦下,待以师礼。”7.元、明、清亦用以敕封藏传佛教地区(西藏、内蒙等)的上层僧侣。《元史·释老传·八思巴》:“中统元年,世祖即位,尊为国师,授以玉印。”
小提示:"争似国师无伎俩,天津桥看弄胡孙。"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遥爱南桥秋日晚,雨边杨柳映天津。
出自:张籍的《寄孙洛阳格(一作寄洛阳孙明府)》
-
玉梅飞上苑,金柳动天津。
出自:万俟咏的《临江仙》
-
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出自:许敬宗的《奉和喜雪应制》
-
更接天津近,馀花映绶新。
出自:李嘉祐的《送侍御史四叔归朝》
-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出自:刘言史的《七夕歌》
-
安得一招琴酒,与君共泛天津。
出自:李中的《寄杨先生》
-
帘波浸笋,窗纱分柳,还过天津。
出自:史达祖的《眼儿媚(寄赠)》
-
情如春水桃花后,游共天津析木边。
出自:黄景仁的《送何数峰之辉县(其一)》
-
凭君子后午前看,一脉天津在脊端。
出自:吕岩的《七言(其十五)》
-
行人借问生前事,何事天津久未通。
出自:黄裳的《赠张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