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馀篇虽在世,知音谁辨丝与肉。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清弘历的《题林逋苏轼诗帖叠旧作韵》
拼音和注音
sān bǎi yú piān suī zài shì , zhī yīn shuí biàn sī yǔ ròu 。
小提示:"三百馀篇虽在世,知音谁辨丝与肉。"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在世:在世上活着。
小提示:"三百馀篇虽在世,知音谁辨丝与肉。"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谓有清一代,三百年无比,
出自:梁启超的《寄赵尧生侍御以诗代书》
-
三百里滩攲枕过,买鱼酾酒下严州。
出自:张雨的《三衢道中三首(其一)》
-
一丛三百朵,细细拆浓檀。
出自:范成大的《瑞香三首(其三)》
-
君王三百州。
出自:辛弃疾的《破阵子(其一)》
-
能行三百里,解立四蹄攒。
出自:徐成的《王良百一诗(其一)略相》
-
三百年来处士家,酒旗风里一枝斜。
出自:德祥的《题画红梅》
-
日驰三百里,榆关赴战期。
出自:陆游的《秋郊有怀四首(其三)》
-
今年运米发东吴,三百万石皆明珠。
出自:宋沂的《送逯都水赴海运万户》
-
三百青铜,买得几炉麸炭。
出自:吴敬梓的《疏帘淡月》
-
松漠三百里,飘然一日中。
出自:赵秉文的《松山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