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来北京偶相见,礼貌雍容情缱绻。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ěr lái běi jīng ǒu xiāng jiàn , lǐ mào yōng róng qíng qiǎn quǎn 。
小提示:"迩来北京偶相见,礼貌雍容情缱绻。"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北京:1.指建康。即今南京市。南朝宋都建康,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李善注:“言庾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2.指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市。京口是南朝宋的发祥地,文帝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3.指平城。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北魏于太和十九年自平城南迁都洛阳,因称旧都平城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4.指太原府。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唐和五代的唐、晋、汉都发祥于此,因谓之北京。唐钱起《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天福十二年夏﹞甲午,以判太原府事刘崇为北京留守。”5.指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因宋真宗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庆历二年五月﹞戊午,建大名府为北京。”6.金天眷元年改辽上京临潢府为北京。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波罗城。见《金史·熙宗纪》。7.金贞元元年迁新都于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市),以旧都中京大定府在新都之北,改称北京。故址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见《金史·海陵纪》。8.明初指开封府。即今河南开封市。《明史·太祖纪一》:“﹝洪武元年﹞八月己巳,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9.明永乐元年,成祖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即今北京市。永乐十九年,自应天(今江苏南京市)迁都顺天,改北京为京师。洪熙元年,拟还都应天,复改京师为北京。正统六年,定北京为国都,又改称京师。历清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明永乐以后都称北京。参见“北京市”。10.北京(beijing),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缱绻:情意缠绵不忍分离的样子。
相见:相见xiāngjiàn彼此会面整个代表团在终点站与他们相见
雍容:(形)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华贵|态度~。
迩来:1.从某时以来;从那以来。2.最近以来。
容情:(动)予以宽容(多用于否定):对不正之风决不~。
礼貌:(名)语言动作谦虚恭敬:有~|~待人|文明~。
小提示:"迩来北京偶相见,礼貌雍容情缱绻。"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相见明年春更好,杏园人醉马嘶风。
出自:王寂的《巩义卿游学蔡下积年今虽老豪气不除此州因兵火后乡校几废义卿独能徒步千里请所费于有司今复告成亦可谓能张吾军者也》
-
雨云翻覆后,相见古榕城。
出自:许南英的《送李偕荪年兄归武夷(其一)》
-
相看惊别久,相见梦魂中。
出自:欧必元的《别康季修六年已忽从大将军度岭喜遇海上(其二)》
-
百里经年别,心知相见疏。
出自:饶相的《秋夜饮陈年兄宅》
-
相见唯须饮醇酒,看山看水坐忘言。
出自:黄溍的《送许参政归武昌别业(其七)》
-
与子本连枝,缱绻非由外。
出自:郑学醇的《谢法曹赠别(其二)》
-
祇知心缱绻,不觉语真繁。
出自:彭汝砺的《上合肥太守侍读傅公》
-
老我每推诗俊逸,何时相见话从容。
出自:张翥的《送景初漕史还平江各赋一诗寄吴下诸友(其三)》
-
相见十载前,君颜宛青阳。
出自:湛若水的《送中舍谈君相●祭江香祝至南都竣事还京》
-
劳想像、扇影低回,佩声缱绻。
出自:王夫之的《瑞龙吟.别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