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似东山真面目,和盘托出与人看。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hé shì dōng shān zhēn miàn mù , hé pán tuō chū yǔ rén kàn 。
小提示:"何似东山真面目,和盘托出与人看。"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真面目:真面目,读音为zhēn mìan mù,汉语词语,指真实的面貌和色彩 。
面目:(名)①同“面貌”①:~狰狞|~可憎。[近]面目。②同“面貌”②:政治~|不见庐山真~。[近]面目。③面子;脸面:任务完不成,我有何~见同志们。
东山:1.《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朱熹集传:“东山,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玉汝有爱妾刘氏,将行,剧饮通夕……刘贡父,玉汝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嫖姚不復顾家为,谁谓东山久不归。’”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2.日观峰的别名。3.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又,临安、金陵亦有东山,也曾是谢安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唐王维《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宋沉遘《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东山去,还期宣室来。”清赵翼《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东山丝竹渺前尘。”4.代指谢安。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清顾炎武《上吴侍郎旸》诗:“征虏投壶暇,东山赌墅优。”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清赵翼《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东山。”赵朴初《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东山。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江青爪牙讲话,矛头指向周总理,赋此书愤。”6.泛指东面的山。宋苏轼《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清郑燮《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杨朔《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7.春秋时少数民族赤狄别种东山皋落氏的省称。《国语·晋语一》:“﹝晋献公﹞是故使申生伐东山,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韦昭注:“东山,皋落氏。”8.南朝梁何胤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胤二兄求点并栖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隐。世号点为‘大山’,胤为‘小山’,亦曰‘东山’。”
和盘托出:和:连同。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端出来。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或拿出。
小提示:"何似东山真面目,和盘托出与人看。"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春来欲制东山屐,倘许花樽共谢安。
出自:李梦阳的《要谢宪使南庄泛舟》
-
西山日落东山昏,收兵渡河河水浑。
出自:蕴端的《战城南》
-
安石东山三十春,逢时吐气思经纶。
出自:刘逴的《集李句》
-
并蹑东山屐,双倾从事壶。
出自:王世贞的《齐王孙仲望邀游清凉寺因成一律兼简陆生》
-
东山云杳家千里,南国秋深雁一声。
出自:陈樵的《次王吉夫暮秋旅怀韵(其二)》
-
其余诸刻难尽述,东山直视如无前。
出自:吴宽的《题何刻工卷》
-
直下路通诸国远,偏东山隔半溪寒。
出自:张咏的《和人登朗州江亭》
-
遥忆东山花事尽,空将秋泪湿征衣。
出自:钱继登的《送彭观民南归》
-
佩囊赌却无人赠,生怕东山再弈棋。
出自:陈子壮的《读书寡出拈古韵事作戏谑非咏史体也得五首(其二)》
-
夕阳林树欲栖鸦,偶到东山处士家。
出自:吕思诚的《松风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