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滩前收百丈,卧闻三老报平安。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bó mù tān qián shōu bǎi zhàng , wò wén sān lǎo bào píng ān 。
小提示:"薄暮滩前收百丈,卧闻三老报平安。"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平安:(形)平稳安全,没有事故和危险。[近]安全。[反]危险。
百丈:极言高﹑深或远。牵船的篾缆。借指井绳。唐代名僧怀海﹐住洪州百丈山﹐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薄暮:(书)(名)傍晚:~时分。[反]黎明|拂晓。
三老:1.古代掌教化之官。乡、县、郡均曾先后设置。《礼记·礼运》:“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史记·陈涉世家》:“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鋭,伐无道,诛暴秦,復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后汉书·循吏传·王景》:“父閎为郡三老。”2.指国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於大庭。”朱右曾校释:“三老,国老也。谓致仕者。”《周书·儒林传序》:“下詔尊太傅燕公为三老。”参见“三老五更”。3.东汉赤眉农民起义军最高首领的称号。《后汉书·刘盆子传》:“琅玡人樊崇起兵於莒,众百餘人转入太山,自号三老。”《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元年》:“诸三老、从事皆大会。”胡三省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4.指上寿、中寿、下寿。《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5.道教指上元老君、中玄老君、下黄老君。《黄庭内景经·脾部》:“注念三老子轻翔。”梁丘子注:“三老谓元老、玄老、黄老之君也。”6.柁工。唐杜甫《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仇兆鳌注:“蔡注:‘峡中以篙师为长年,舵工为三老。’邵注:‘三老,捩船者,长年,开头者。’”宋陆游《入蜀记》五:“问何谓长年三老,云梢工是也。”清沉受宏《九龙滩》诗:“长索条分众揽舟,独把操篙付三老。”7.称三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所指不一。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三老》谓文彦博、张方平、范镇为国之三老,傅尧俞、范纯仁、刘挚为和州三老。《元史·张德辉传》:“﹝张德辉﹞与元裕、李冶游封龙山,时人号为‘龙山三老’云。”《明史·文苑传四·唐时升》:“﹝唐时升﹞与里人娄坚、程嘉燧并称曰‘练川三老’。”8.泛指有声望的老人。清赵翼《谒补山制府奉呈》诗:“望高已共尊三老,才大疑兼用五官。”清金和《围城纪事六吟·警奸》:“往往当路横要遮,道旁三老私嘆嗟。”
小提示:"薄暮滩前收百丈,卧闻三老报平安。"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万里胡天无警急,一笼烽火报平安。
出自:刘禹锡的《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诗,因以酬寄》
-
休凝盼,归期早晚,先此报平安。
出自:汤舜民的《【中吕】满庭芳 京口感怀》
-
不愁禺峡终难进,胥水从添百丈波。
出自:陈子壮的《将为峡山之游赋谢蒋三水》
-
磨崖百丈置岩阿,当有山灵夜呵诘。
出自:孙松寿的《纪申提学高行》
-
缛翠千重萦杂树,轻丝百丈恋交枝。
出自:陈束的《和王员外首夏游南内》
-
古木昂藏出涧壑,下临百丈寒泉清。
出自:家铉翁的《韩京叔古木寒泉图》
-
半池只怕霜风倒,输与苍颜百丈松。
出自:王同祖的《郡圃观白莲(其五)》
-
路转千盘随石笕,崖临百丈耸丹台。
出自:徐元文的《登屴崱峰》
-
旄头百丈雄,帅节青云高。
出自:王拯的《拟古(其八)》
-
浮云终日作轻阴,寺下龙潭百丈深。
出自:张昱的《同谢别驾过淀山湖,登普光寺阁,次壁间马郎中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