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共忆《清平调》,合座春光醉玉罂。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清查升的《陈丈朴庵招赏牡丹同人即席分赋得明字》
拼音和注音
fēng liú gòng yì 《 qīng píng diào 》, hé zuò chūn guāng zuì yù yīng 。
小提示:"风流共忆《清平调》,合座春光醉玉罂。"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风流:(形)①有才华的;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②指有才学而不受礼法拘束的:名士~。③有关男女间的放荡行为:~韵事。
清平:1.太平。2.清和平允。3.廉洁公正。4.平静。
春光:(名)春季的景致:明媚~。
清平调:唐乐府大曲的曲名,为俗乐曲调。曲词以李白所填者最闻名。。相传李白供翰林时,玄 宗月夜赏木芍,命进新词助兴。李白醉书七绝体三章,每章二十八字,平仄不拘。
平调:平调(汉语拼音为píng diào,英语为pingdiao opera),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河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平调”也称为“武安平调”、“平调剧”。武安平调是古都邯郸土生土长的本土戏曲,流行于冀晋豫鲁交界的冀南(邯郸、邢台及周边各县,北至石家庄)、晋东南(长治、左权及周边各县)、豫北(安阳)、鲁西北(聊城)一带,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发源于冀南武安一带,由武安艺人可能是以豫北淮调为基调,结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来。平调的唱腔属梆子腔系板腔体,五声“徴”调式,俗称“平调梆子”。主要演奏:文场、武场。文场:二弦、二胡、笙、琵琶、月琴、梆子、唢呐等;武场:除一般普通打击乐外,还有具有平调特色的大锣、大铙、大镲、战鼓,称“四大扇”。
小提示:"风流共忆《清平调》,合座春光醉玉罂。"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出自:李白的《赠孟浩然》
-
风流杜牧还知否,莫恨寻春去较迟。
出自:贾云华的《题魏鹏卧屏》
-
璧水风流尽,金銮宠遇私。
出自:李祥的《挽崔舍人》
-
遐冲坐折,风流馀事,唯应燕喜。
出自:丘崇的《水龙吟.为建康史帅志道寿》
-
春光艳说到元宵,为底观灯更寂寥?
出自:郑用锡的《元宵感事》
-
诸人欲见风流伯,不用招呼亦自来。
出自:苏辙的《放榜后次韵毛守见招》
-
我公行向日边归,此段风流入图绘。
出自:吕及之的《梅林分韵得爱字》
-
一声山子怨婆娑,婉娩春光可奈何。
出自:张廷寿的《狼山竹枝词三首(其三)》
-
莫扫飞花片,春光总在兹。
出自:屈大均的《梅(其二)》
-
春光好送汀州道,一扫氛霾岁与除。
出自:何吾驺的《韶州岁事十首(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