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古墓埋青草,始信空言托赤松。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明胡俨的《徐州十二咏(其七)子房墓》
拼音和注音
fēn míng gǔ mù mái qīng cǎo , shǐ xìn kōng yán tuō chì sōng 。
小提示:"分明古墓埋青草,始信空言托赤松。"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古墓:从有史以来已经死亡的人的坟墓,一般是指那种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的坟墓。亦译古冢,特指欧洲大陆史前时期的墓地。古墓中一般中国的坟墓比较有历史研究的价值,其历史时期可以大致分为近代和古代。中国人有独特的丧葬习俗,即入土为安,所以民国以前死亡入土即可称为古墓,民国至今入土而不能称为古墓。
分明:(形)清楚:公私~。②(副)明明;显然:看样子,他~是心里不痛快。
青草:为食草动物提供食物的绿色草本植物群。
空言:谓不切实际的话。谓只起褒贬作用而不见用于当世的言论主张。
赤松:即赤松子。《楚辞.远游》:'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赤松得之,与天地统。'汉王充《论衡.无形》:'赤松﹑王乔,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赤松子'。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王琦注引《太平寰宇记》:'金华县有赤松涧,赤松子游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又引《浙江通志》:'金华县北有赤松山,相传黄初平叱石成羊处。初平号赤松,故山以是名。'参见'赤松子'。亦作'赤诵'。复姓。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
小提示:"分明古墓埋青草,始信空言托赤松。"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分明天上日,生死愿同欢。
出自:孟云卿的《今别离(一作别离曲)》
-
归共作,赤松伴。
出自:黄人杰的《贺新郎(寿刘秘书)》
-
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出自:卢照邻的《过东山谷口》
-
轩后三朝顾,赤松何足攀。
出自:钱起的《裴仆射东亭》
-
青山古木入白浪,赤松道士为东邻。
出自:贯休的《寄大愿和尚》
-
兰釭畔、分明照影,转怜恍然如寐。
出自:汪东的《永遇乐.和东坡韵》
-
分明来路近,未信遽迷津。
出自:丘逢甲的《送颂臣之台湾(其一)》
-
何处砧声敲转急,梦阑听去倍分明。
出自:缪宝娟的《秋夜偶成》
-
不须惨淡拟形模,元是分明出层次。
出自:姚鼐的《米友仁楚江风雨图卷》
-
分明记得坟中鬼,曾共当年饮酒人。
出自:詹同的《前有尊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