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烟感格通三极,圣德中和协八风。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míng yān gǎn gé tōng sān jí , shèng dé zhōng hé xié bā fēng 。
小提示:"明烟感格通三极,圣德中和协八风。"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中和:又称中和作用。酸与硷相互作用而生成盐和水的作用。例如:
八风:1.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閶闔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2.八种季候风。《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閶闔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3.指八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襄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参见“八音”。4.佛教语。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见《释氏要览下·躁静》。唐王维《能禅师碑》:“不着三界,徒劳八风。”宋范成大《偶箴》诗:“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復将心奉八风。”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索性枯坐一年,参透那八风不动的道理。”
圣德: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
三极:三才,天﹑地﹑人。
小提示:"明烟感格通三极,圣德中和协八风。"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今无甚事,且回后堂中和夫人猜枚吃酒去也。
出自:《杂剧·苏子瞻醉写赤壁赋》
-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
出自:《孙泰》
-
中和方作圣,太素忽收神。
出自:顾况的《相国晋公挽歌二首》
-
闻道中和,深简君王意。
出自:周必大的《点绛唇(葛守坐上出此词,道思归之意,走笔次其韵)》
-
宇宙中和气,清泠无比方。
出自:邵雍的《清风长吟》
-
六章帖子中和叶,保泰持盈志倍寅。
出自:弘历的《端午帖子词(其六)》
-
宣风宜有中和作,戛玉锵金播八音。
出自:王之道的《和陶尉喜雨呈张文伯》
-
中和节后社前时,春到园林最晚枝。
出自:杨万里的《连天观望春忆毗陵翟园》
-
屈指中和多日。
出自:奭良的《斗百花.闰花朝》
-
会讲中和化,重为乐职诗。
出自:范镇的《送程端明再镇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