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无丝竹堪陶写,未怕儿童觉损欢。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明袁宗道的《初春和陆放翁韵(其二)》
拼音和注音
kuì wú sī zhú kān táo xiě , wèi pà ér tóng jué sǔn huān 。
小提示:"愧无丝竹堪陶写,未怕儿童觉损欢。"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全诗

袁宗道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相关名句
-
陶写岂无丝竹在,不酬酒渴与诗狂。
出自:方岳的《上巳修禊社谢两园》
-
海棠花畔听丝竹,无奈风光入眼何。
出自:沈鍊的《寄张有功十六首(其十四)》
-
丝竹有馀感,凄清多妙裁。
出自:区大相的《客有以短箫和琵琶者与梁少仲黎君玺共赋》
-
东山嗤谢傅,丝竹近淫荒。
出自:戴亨的《买蛩(其二)》
-
丹青永夜悲前席,丝竹频年醉后堂。
出自:胡应麟的《夜泊金阊寄奠王敬美先生八首(其四)》
-
橹唱钟声,胜于丝竹与陶写。
出自:易顺鼎的《齐天乐(其四)三叠韵》
-
虽无丝竹有风骚。
出自:段成己的《鹧鸪天(其一)上巳日会饮卫生袭之家园》
-
逸兴渺乾坤,真赏谢丝竹。
出自:孙应时的《郑倅是岁七月同游和余韵复和酬之》
-
我觉明湖丝竹闹,同然先得画留今。
出自:弘历的《题莫景行西湖草堂图(其二)》
-
近来陶写,老怀丝竹闲适。
出自:陈于泰的《念奴娇.五十自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