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命出留守,北京居帝乡。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chì mìng chū liú shǒu , běi jīng jū dì xiāng 。
小提示:"敕命出留守,北京居帝乡。"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北京:1.指建康。即今南京市。南朝宋都建康,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李善注:“言庾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2.指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市。京口是南朝宋的发祥地,文帝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3.指平城。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北魏于太和十九年自平城南迁都洛阳,因称旧都平城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4.指太原府。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唐和五代的唐、晋、汉都发祥于此,因谓之北京。唐钱起《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天福十二年夏﹞甲午,以判太原府事刘崇为北京留守。”5.指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因宋真宗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庆历二年五月﹞戊午,建大名府为北京。”6.金天眷元年改辽上京临潢府为北京。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波罗城。见《金史·熙宗纪》。7.金贞元元年迁新都于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市),以旧都中京大定府在新都之北,改称北京。故址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见《金史·海陵纪》。8.明初指开封府。即今河南开封市。《明史·太祖纪一》:“﹝洪武元年﹞八月己巳,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9.明永乐元年,成祖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即今北京市。永乐十九年,自应天(今江苏南京市)迁都顺天,改北京为京师。洪熙元年,拟还都应天,复改京师为北京。正统六年,定北京为国都,又改称京师。历清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明永乐以后都称北京。参见“北京市”。10.北京(beijing),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留守:留下少数人在原驻地担任工作:~处。2.古时帝王离开京城,命太子或重臣代为守国,称为「留守」。
敕命:命令。多指天命或帝王的诏令。
小提示:"敕命出留守,北京居帝乡。"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独北都、留守未归来,七十一。
出自:吴泳的《满江红》
-
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出自: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
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出自:韩愈的《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
尔寻北京路,予卧南山阿。
出自:宋之问的《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
-
车从赏春来北京,耿君先期已驰情。
出自:邵雍的《和北京王郎中见访留诗》
-
及公领留守,北顾宽吾王。
出自:吴芾的《哭元帅宗公泽》
-
君到乡园若相忆,折花还寄北京人。
出自:杨士奇的《乐善老友辞官南归题梅奉赠(其二)》
-
铜符方拜新留守,竹马还迎旧使君。
出自:苏嘉的《句(其二)》
-
南迁不少黄潜善,留守空为宗汝霖。
出自:张笃庆的《明季咏史十三首(其十二)》
-
留守将军金虎符,明光传警肃周庐。
出自:顾清的《送汤千户还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