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更作他年约,七塔三山梦已通。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宋刘一止的《次韵林少瞻游禹庙一首》
拼音和注音
qīng shí gèng zuò tā nián yuē , qī tǎ sān shān mèng yǐ tōng 。
小提示:"清时更作他年约,七塔三山梦已通。"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三山: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苏轼《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清黄遵宪《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徐巿,横纵六里听张仪。”2.福州的别称。福州城中西有闽山,东有九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福州又称三山。见宋曾巩《道山亭记》。元萨都剌《入闽过平望驿》诗:“广陵城里别匆匆,一去三山隔万重。”3.冠名。唐李群玉《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元郭珏《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明费信《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4.指三山骨。唐元稹《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宋黄庭坚《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三山骨”。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郭沫若《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萧华《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清时:清平之时;太平盛世。
小提示:"清时更作他年约,七塔三山梦已通。"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相关名句
-
清时多遗才,白驹在空谷。
出自:顾衡的《芝云堂分韵得玉字》
-
清时胜日临高明,未愧黄金垂六钮。
出自:华镇的《陪和守宴城楼罢留望江山怀古》
-
自分无能应赖汝,好将忠荩答清时。
出自:陶益的《澯子入京龙荫承诸公盛赠以言因续四首于卷后(其二)》
-
最是清时宽吏隐,野人丘壑渐相容。
出自:李孙宸的《秋日园居漫兴(其三)》
-
钟鼓清时金谷园,衣冠前辈洛阳社。
出自:郭钰的《题欧阳先生段君墓志铭后》
-
乐道清时非戴简,买园古洛又文忠。
出自:张诩的《按治周公命有司为予筑草亭三间于小西湖之北予峻辞弗获且感且愧纪以是诗》
-
清评曾向清时吐,名世真儒伫易名。
出自:王彦泓的《栎园姨翁幽楼久矣忽走京都人咸以宦情疑之余独知其不然也既而为荆川先生请谥朝奏疏夕报可客复有进议者曰『此时陈乞一荫得旨如寄耳』嘐然曰『吾驰走黄尘为先公易名两字耳今幸邀主恩归报家庙安能更贪羁绁为故山猿鹤笑耶》
-
清时一命忝师儒,百里邻州接里闾。
出自:文徵明的《送彭赴嘉兴训导(其一)》
-
清时未许潜威凤,终向枫宸献六箴。
出自:毕自严的《赠别苏直指》
-
黄扉青琐从今去,大策清时翰墨勋。
出自:曾丰的《前仁和郑大夫载酒携文过我妙山逆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