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江淹才有赋,送穷韩愈久无文。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xī bié jiāng yān cái yǒu fù , sòng qióng hán yù jiǔ wú wén 。
小提示:"惜别江淹才有赋,送穷韩愈久无文。"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惜别:(动)舍不得分别:依依~。
韩愈:1.(768—824)唐代文学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在文学上反对骈偶文风,提倡散体。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是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在思想上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调强尧舜至孔孟的一脉相传的道统2.(768~824)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25岁举进士。历官观察推官、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一生宣扬儒家纲常名教的道统。散文和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韩愈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为文反对骈偶,提倡散体。代表作有《原道》、《原毁》、《师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等。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散文都以他为典范。韩愈的诗歌成就虽不如文,但也自成一家。特点在以散文章法、句式写诗,为后来宋诗开了先路。著有《昌黎先生集》。3.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4.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小提示:"惜别江淹才有赋,送穷韩愈久无文。"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论交眉语,惜别心啼,费情不少。
出自:丁默的《华胥引》
-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出自:李颀的《少室雪晴送王宁》
-
惜别心能醉,经秋鬓自斑。
出自:郎士元的《送韦湛判官》
-
佳人惜别看嘶马,公子含情向翠蛾。
出自:李远的《赠友人》
-
野僧还惜别,游客亦忘归。
出自:郑良士的《题兴化高田院桥亭》
-
惜别殷勤,留连无计,歌声与、泪和柔脆。
出自:赵长卿的《夜行船(送张希舜归南城)》
-
水调歌中休惜别,月明千里共婵娟。
出自:许月卿的《香潭八首(其三)》
-
惜别岂无泪,向汝难再滴。
出自:贝琼的《四月十日儿子翱䎘来凤阳留一月遣归因令早营草堂殳山下为止息之所云》
-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出自:郑燮的《念奴娇.周瑜宅》
-
惜别言如玉,怀归鬓有丝。
出自:钱嘉徵的《与吴去非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