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风深浩荡,一气自氤氲。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明成鹫的《借园杂咏(其十二)移橙》
拼音和注音
bā fēng shēn hào dàng , yī qì zì yīn yūn 。
小提示:"八风深浩荡,一气自氤氲。"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氤氲:1、烟云弥漫的样子。2、形容香气不绝。
浩荡:(形)水势大,泛指壮阔的样子:江水~。
一气:(副)不间断地(做某件事):~儿把货物都搬上了楼。②(动)声气相通:串通~。
八风:1.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閶闔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2.八种季候风。《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閶闔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3.指八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襄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参见“八音”。4.佛教语。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见《释氏要览下·躁静》。唐王维《能禅师碑》:“不着三界,徒劳八风。”宋范成大《偶箴》诗:“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復将心奉八风。”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索性枯坐一年,参透那八风不动的道理。”
小提示:"八风深浩荡,一气自氤氲。"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圣德浩荡如江波,千秋万岁同山河。
出自:李东阳的《长江行》
-
小梅零落雪欺残,浩荡穷愁岂易宽。
出自:郑谷的《右省张补阙茂枢同在谏垣连居光德新春赋咏聊》
-
波浩荡,月微茫。
出自:刘敏中的《鹧鸪天 题双头莲二首》
-
看浩荡灵修,徘徊落日,不乐复何故。
出自:刘将孙的《摸鱼儿(甲申客路闻鹃)》
-
【水仙子】谢天恩浩荡出寻常。
出自:尚仲贤的《杂剧·汉高皇濯足气英布》
-
九鼎何所自,都因一气生。
出自:柳冲用的《巨胜歌并序(其一)》
-
岂伊否泰运,一气恒相遒。
出自:王称的《感寓(其十五)》
-
一气失楼台,观空远无象。
出自:董文涣的《西山纪游(其四)》
-
燕雀不生凤,阴阳一气全。
出自:赵炅的《逍遥咏(其十四)》
-
不如草木之有消息,独优得于一气之间。
出自:沈周的《自慰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