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制褒贬,在子用春秋。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元柳贯的《文子方寓直翰林数日即以使往云南典选诗用识别》
拼音和注音
tài shǐ zhì bāo biǎn , zài zi yòng chūn qiū 。
小提示:"太史制褒贬,在子用春秋。"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春秋:(名)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指人的年岁:~正富(年纪不大,将来的日子很长)。②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相传鲁国的《春秋》曾由孔子修订。后来常用为历史著作的名称。③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因鲁国《春秋》包括这一段时期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划为春秋时代。
太史:太史tàishǐ∶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参之太史。——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褒贬:(动)评论好坏:~人物。
小提示:"太史制褒贬,在子用春秋。"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孟叟晚年尽心作,孔圣垂老春秋成。
出自:阳枋的《和存子侄长吟邓都韵》
-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出自:关汉卿的《一枝花·不伏老》
-
春秋无道,振起宣尼,
出自: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第三本》
-
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出自:赵秉文的《幺》
-
一心坚意只扶刘,太平天子富春秋。
出自:《杂剧·随何赚风魔蒯通》
-
《春秋》讨论,《史记》研通。
出自:《杂剧·龙济山野猿听经》
-
仲尼厄而作《春秋》;
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
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出自: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
-
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
出自:王守仁的《尊经阁记》
-
诗似少陵多教化,文从太史有波澜。
出自:李处权的《亨仲家兄擢居谏省诗以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