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樟桥猿夜啼,匈奴未灭家何为。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宋范成大的《吴歈一首送丘宗卿自平江移会稽》
拼音和注音
hè míng zhāng qiáo yuán yè tí , xiōng nú wèi miè jiā hé wéi 。
小提示:"鹤鸣樟桥猿夜啼,匈奴未灭家何为。"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匈奴: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与第4、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奴族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戎族与狄族。据中国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匈奴曾占领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并统治蒙古的大部分。
何为:1.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唐韩愈《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清侯方域《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司马相如卖酒成都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2.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刘稷﹞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唐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子产》:“子产立公孙洩及辰止……太叔曰:‘公孙何为?’子产曰:‘説也。’”3.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唐徐夤《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鹤鸣:1.《诗·小雅·鹤鸣序》:“诲宣王也。”郑玄笺:“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后因以“鹤鸣”指贤者隐居之义。2.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3.《韩非子·十过》:“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
小提示:"鹤鸣樟桥猿夜啼,匈奴未灭家何为。"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谁念才情未灭,老来何逊,少日虑郎。
出自:胡翼龙的《夜飞鹊》
-
八行香未灭,千里梦难寻。
出自:温庭筠的《寄渚宫遗民弘里生》
-
张角犹存道陵起,黄巢未灭宗权伏。
出自:沈德符的《狸奴行》
-
幸此余生尚未灭,肯把宿昔酸兴阑。
出自:杨爵的《酸酒歌》
-
屡疲中国力,每岁事匈奴。
出自:区大相的《南行感怀四十首(其十五)》
-
早报匈奴灭,西京甲第成。
出自:于慎行的《出塞四首为辽左李大将军赋(其二)》
-
闻伐匈奴尽,婆娑无处游。
出自:拾得的《诗(其三十)》
-
长缨莫漫誇樽俎,远慑匈奴避汉营。
出自:胡应麟的《过孙水部谈兵》
-
匈奴莫复倚长戈,来款军门早乞和。
出自:陆游的《军中杂歌八首(其三)》
-
未得灭匈奴,虽荣亦为辱。
出自:张咏的《送韩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