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雨火,郎但笼窗坐。

出处

出自明李攀龙的《四时子夜歌(其三)

拼音和注音

sān fú tiān yǔ huǒ , láng dàn lóng chuāng zuò 。

小提示:"三伏天雨火,郎但笼窗坐。"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三伏:1.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2.特指末伏。

三伏天: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伏天:(名)指三伏期间,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小提示:"三伏天雨火,郎但笼窗坐。"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全诗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