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一高唱,岂独知音稀。

出处

出自明李攀龙的《古意寄德甫(其三)

拼音和注音

qiān qiū yī gāo chàng , qǐ dú zhī yīn xī 。

小提示:"千秋一高唱,岂独知音稀。"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千秋:(名)①形容年代非常久远:万代~。②敬辞,旧指人的寿辰。

高唱:(动)①高声歌唱:~《国际歌》。②比喻以某种好听的词语或名义宣扬:一方面~和谈,一方面策划内战。

小提示:"千秋一高唱,岂独知音稀。"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全诗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