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事傥多尘事绝,灵山孰与博山优。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yōu shì tǎng duō chén shì jué , líng shān shú yǔ bó shān yōu 。
小提示:"幽事傥多尘事绝,灵山孰与博山优。"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博山:博山炉的简称。
尘事:尘事chénshì旧指世俗的事;尘俗之事尘事纷繁。
灵山:道家指蓬莱山。指传说中的昆仑山曾城。借指昆仑山。印度佛教圣地灵鹫山的简称。道书所称的福地之一。在今江西省上饶县北。指有灵应的山。对山的美称。
孰与:1.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韩翃,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德宗曰:‘与诗人韩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2.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汉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周书·杜杲传》:“若使齐寇乘之,则彼此危矣。孰与心忿悔祸,迁虑改图。”3.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墨子·耕柱》:“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商君、吴起、大夫种?”宋王安石《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明徐渭《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小提示:"幽事傥多尘事绝,灵山孰与博山优。"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高陵深谷变迁中,佛劫仙尘事事空。
出自:范成大的《白沟》
-
私自怜,又为尘事缠。
出自:张养浩的《【南吕】西番经》
-
绝岸临西野,旷然尘事遥。
出自:韦应物的《沣上西斋寄诸友(七月中善福之西斋作)》
-
艺奇思寡尘事多,许来寒暑又经过。
出自:元稹的《琵琶歌(寄管儿,兼诲铁山。此后并新题乐府)》
-
比邻钓叟无尘事,洒笠鸣蓑夜半归。
出自:陆龟蒙的《春雨即事寄袭美》
-
流水孤村,爱尘事顿消,来访深隐。
出自:张炎的《梅子黄时雨(病后别罗江诸友)》
-
尊中有美酒,胸次无尘事。
出自:童冀的《后和陶诗.杂诗五首(其三)》
-
山翠当门且卜居,一年尘事了无馀。
出自:黄节的《濠镜寄广州罗原觉》
-
冲襟协幽赏,岂为尘事萦。
出自:陈琏的《环翠草堂为毕思诚赋二首(其二)》
-
勇归尘事掷,恬处道心浓。
出自:陈瓘的《超果亮师假还山(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