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外患萧萧去,中悒稍稍瘳。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hán yù wài huàn xiāo xiāo qù , zhōng yì shāo shāo chōu 。
小提示:"韩愈外患萧萧去,中悒稍稍瘳。"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萧萧:1.形容马嘶鸣声2.[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3.冷落凄清的样子。
稍稍:稍微、逐渐;渐渐:~休息一下。~有点儿疲倦。
韩愈:1.(768—824)唐代文学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在文学上反对骈偶文风,提倡散体。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是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在思想上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调强尧舜至孔孟的一脉相传的道统2.(768~824)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25岁举进士。历官观察推官、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一生宣扬儒家纲常名教的道统。散文和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韩愈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为文反对骈偶,提倡散体。代表作有《原道》、《原毁》、《师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等。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散文都以他为典范。韩愈的诗歌成就虽不如文,但也自成一家。特点在以散文章法、句式写诗,为后来宋诗开了先路。著有《昌黎先生集》。3.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4.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外患:(名)外来的祸害。多指外国的侵略:内忧~。
小提示:"韩愈外患萧萧去,中悒稍稍瘳。"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雁飞云杳杳,木落浦萧萧。
出自:方干的《送崔拾遗出使江东》
-
寒雨萧萧灯焰青,灯前孤客难为情。
出自:杜荀鹤的《馆舍秋夕》
-
半隔烟岚遥隐隐,可堪风雨暮萧萧。
出自:徐铉的《山路花》
-
别叶萧萧下,含霜处处流。
出自:皎然的《山中月夜寄无锡长官》
-
不堪更有精搜处,谁见萧萧雨夜堂。
出自:齐己的《酬欧阳秀才卷》
-
萧萧黄发今何在,痛哭西台有所思。
出自:曾灿的《秋旅遣怀兼柬易堂诸子(其三)》
-
白发萧萧身万里,不知别后竟何依。
出自:牟伦的《留别京师诸友》
-
漠漠暗香留月色,萧萧白发醉年华。
出自:居节的《姚山人携酒同过陆园看梅花》
-
长白山下风萧萧,吹暗沙尘塞天地。
出自:王冕的《宣和殿画水仙鸲鹆图》
-
自怜不得相随去,梅雨萧萧海气昏。
出自:释行海的《送宁道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