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

拼音和注音

tài zōng shè jì yī zhāo zhèng , hàn guān wēi yí zhòng zhāo xǐ 。

小提示:"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一朝:1.一时;一旦。2.满朝。3.忽然有一天。4.一次觐见或朝拜。

威仪:1.仪表威武严肃;军容整齐的。2.指随从。

太宗:太宗tàizōng开国第二代皇帝高祖太宗法。——宋·王谠《雅量》

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后用来泛称国家。

宗社:宗社zōngshè宗庙和社稷,泛指国家

朝正: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正月朝见天子。汉以来通常在岁首元旦进行﹐也称大朝会。古代岁首﹐天子或诸侯祭于宗庙。

汉官:汉官,拼音是hàn guān,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

汉官威仪: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典礼制度。亦泛指华夏的礼仪制度。

小提示:"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