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

出处

出自唐代韩愈的《争臣论

拼音和注音

huò wèn jiàn yì dà fū yáng chéng yú yù , kě yǐ wèi yǒu dào zhī shì hū zāi ? xué guǎng ér wén duō , bù qiú wén yú rén yě 。

小提示:"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有人问我:谏议大夫阳城,可以算做有道德的士人吗?他学识渊博,广见多闻,又不希望人们知道他的名声

词语释义

阳城:春秋时楚国贵族的封邑。古城楼名。山名。

可以:(动)表示可能或能够:大厅~容纳200人。[近]能够。②(动)表示许可:你~走了。[近]能够。③(形)好;不坏:工作还~。④(形)厉害:你这张嘴真~。

谏议:官名。谏议大夫。谏诤。指谏诤论议的文字。

以为:(动)认为:我~他已经走了。

大夫:(名)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小提示:"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