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时拄杖向邻村,渐到清明亦杜门。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chū shí zhǔ zhàng xiàng lín cūn , jiàn dào qīng míng yì dù mén 。
小提示:"初时拄杖向邻村,渐到清明亦杜门。"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清明:(形)有法度,有条理:政治~|~世界。[反]腐败。②(形)清楚而镇静:神志~。③(形)清澈而明朗:月色~。[反]混浊。④(形)晴朗:天气~。⑤(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日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初时:起初;开始的时候。
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杜门:闭门,堵门。
邻村:邻近的村舍。
小提示:"初时拄杖向邻村,渐到清明亦杜门。"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人家寻每得,拄杖印苔痕。
出自:陆游的《晨起行园中》
-
手披荆棘诃虎兕,拄杖直叩山头皮。
出自:莫济的《次韵梁尉秦碑》
-
群峰如故人,拄杖静相对。
出自:刘诜的《和张尚德宪郎》
-
谁敲拄杖碧溪湾,得见霞城老则山。
出自:陈著的《次韵吴山甫》
-
拂衣僧竟去,拄杖客何妨。
出自:李锴的《寓西涧藏师竟赴千像寺斋孤游涧中竟日有作》
-
草木幽馨涧道微,白云拄杖去如飞。
出自:张雨的《次韵刘伯温御史春游》
-
鳞皴拄杖子,非长亦非短。
出自:释心月的《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五十七)》
-
若问西来拄杖,何如南去轻舟。
出自:李石的《扇子诗(其二十一)》
-
一僧庞眉拄杖扶,自汲石泉浇茗盂。
出自:王质的《含山寺》
-
风雨沉沉,送了清明节。
出自:朱祖谋的《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