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天地,亘古今,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sāi tiān dì , gèn gǔ jīn ,
小提示:"塞天地,亘古今,"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它沟通人与物,遍及四海,充塞天地之间,贯通往古来今,无处不存,无处不是同样,无处可能改变的存在,所以它是永恒不变之道。它表现在人的情感里,便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谦让之心,是非之心;它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便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兄弟之序,朋友之信。因此恻隐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也就是亲、义、序、别、信,是同样一件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改变的存在,即永恒不变之道。这永恒不变之道,用以阐述阴阳盛衰的运行,便称它为《易》;用以表明纪纲政事的施行,便称它为《书》;用以传达歌咏性情的感发,便称它为《诗》;用以显示体统仪节的表征,便称它为《礼》;用以宣泄欣喜和平的跃动,便称它为《乐》;用以辨别真假邪正的标准,便称它为《春秋》。因此阴阳盛衰的运行,以至于真假邪正的评价,同样是一个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改变的真理,唯其如此所以称为六经。六经不是别的,就是我们心中永恒不变之道。因此《易》这部经,是记我们内心的阴阳盛衰的经:《书》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纪纲政事的经;《诗》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歌咏性情的经;《礼》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体统仪节的经;《乐》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欣喜和平的经;《春秋》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真假邪正的经。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心中的阴阳盛衰而使之及时运行,这才是尊重《易》;省察心中的纪纲政事而使之及时施行,这才是尊重《书》;省察心中的歌咏性情而使之及时感发,这才是尊重《诗》;省察心中的体统仪节而使之及时表露,这才是尊重《礼》;省察心中的欣喜和平而使之及时跃动,这才是尊重《乐》;省察心中的真假邪正而及时地辨明,这才是尊重《春秋》。
词语释义
古今:古代和现代。
天地:(名)①天和地:惊~,泣鬼神。②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③境地: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
亘古:整个古代;终古:~以来。~至今(从古到今)。~未有。
小提示:"塞天地,亘古今,"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不知天地气,何为此喧豗。
出自:张九龄的《江上遇疾风》
-
吉良乘兮一千岁,神是得兮天地期。
出自:薛曜的《舞马篇》
-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出自:王维的《登河北城楼作》
-
主恩天地重,臣遇古今稀。
出自:袁崇焕的《归庾岭》
-
盛集古今应未有,谩誇灵鹫会中人。
出自:苏颂的《留守太尉潞国文公宠示耆年会诗次韵继和》
-
呜呼万事孰不然,古今工拙那同调。
出自:晁冲之的《法一以余所赠墨为不佳》
-
江山钟粹美,天地存幽赞。
出自:方孝孺的《四月一日蒙赐宴浣花新建草堂感恩怀古偶作》
-
天地有此河,墨流独浼浼。
出自:徐兰的《雨阻黑河》
-
天地不知高厚极,图书重与洛河诠。
出自:杨起元的《奉命祭告泗州祖陵感思高皇功德之大恭赋》
-
素心扬清歌,逸气横天地。
出自:庞尚鹏的《读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