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明薄暮,暗雨霁凉秋。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宋王之道的《水调歌头(和张文伯对月词)》
拼音和注音
xié yáng míng bó mù , àn yǔ jì liáng qiū 。
小提示:"斜阳明薄暮,暗雨霁凉秋。"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薄暮:(书)(名)傍晚:~时分。[反]黎明|拂晓。
斜阳:(名)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阳明:1.阳光。《汉书·孔光传》:“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德衰微,阴道盛彊,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2.光明。《后汉书·五行志二》:“或以为凤皇阳明之应,故非明主,则隐不见。”唐韩愈《题炭谷湫祠堂》诗:“万生都阳明,幽暗鬼所寰。”明陶宗仪《辍耕录·钱币》:“世皇尝以钱币问太保刘文贞公,公曰:‘钱用於阳,楮用於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域。今陛下龙兴朔漠,君临中夏,宜用楮币。’”3.指和蔼温顺的秉性。清方苞《书直隶新安张烈妇荆氏行实后》:“天地之气,蔼然而温和者为阳,惨然而凛慄者为阴。凡妇人之顺於舅姑,宜於家人,慈於子姓者,皆阳明之发也;故其变也激而为义烈。”4.中医经脉名称。《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汉郑玄注:“脉之大候,要在阳明、寸口。”贾公彦疏:“阳明者,在大拇指本骨之高处,与第二指间。寸口者,大拇指本高骨后一寸是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热上则熏阳明,烂流络,流络动则脉结发,脉结发则烂解,故络交。”5.指东方青帝。《云笈七籤》卷四九:“阳明主春,万童开门。”6.刚强。明李贽《史纲评要·东汉纪·光武帝》:“光武与高祖不同,高祖阳明,光武阴柔。”7.明王守仁之号。《明史·王守仁传》:“守仁天姿异敏……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説。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小提示:"斜阳明薄暮,暗雨霁凉秋。"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半柳斜阳半柳阴,一蝉飞去一蝉吟。
出自:杨万里的《秋暑三首(其三)》
-
半壁斜阳列屿空,大江王气黯艟艨。
出自:林鹤年的《五月十三日台北激于和议兵民交变偕家太仆遵旨内渡仓皇炮燹巨浪孤舟濒于危者屡矣虎口馀生诗以志痛(其二)》
-
斜阳事,人世别。
出自:陈洵的《应天长.庚午秋,谒彊村翁沪上,日坐思悲阁谈词,吴湖帆为图以张之。赋此报湖帆,并索翁和》
-
逆旅开画奁,斜阳落书幌。
出自:程敏政的《黄鹤山樵为沈兰坡作小景兰坡孙启南求题》
-
斜阳诗思绕寒汀,何处秋风欸乃声。
出自:文洪的《渔歌》
-
斜阳未尽渔樵话,刻竹题诗寄此情。
出自:程敏政的《饮汊口宗家语次偶赋》
-
恨片时遮断,斜阳归路。
出自:李良年的《解连环.同青藜纬云彦吉小饮旗亭观剧》
-
一道愁烟,三分流水,恼人唯有斜阳。
出自:严绳孙的《望海潮.钱塘怀古和柳屯田》
-
梦堕斜阳路。
出自:冯煦的《曲游春.上巳孤清,春江小泊,南朝旧恨,渺渺于怀,因成此解》
-
无情帘额卷斜阳。
出自:汪东的《定风波.为人题逸仙村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