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rén qù hòu 、 chuī xiāo shēng duàn , yǐ lóu rén dú 。
小提示:"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仿佛要把我满怀的离愁敲碎似的,纱窗外,阵阵清风把翠竹摇得簌簌作响。自从他走了之后,悠扬的玉箫声也从此听不到了。我倚在高楼上苦苦思念着,有多么孤独冷清!眼前已是暮春三月,到处飞絮落花,令人怎么能够开怀。举头望去.远处的群山一片碧绿——眼看夏天就要来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拿起他寄来的信,从头再读一遍。
词语释义
吹箫:1.吹奏箫管。《史记·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清钱谦益《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牘背千金狱始明,吹簫织薄可怜生。”2.用伍子胥吴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郁达夫《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阿娇,穷来吴市再吹簫。”详“吴市吹簫”。3.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唐白居易《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明陈汝元《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嬴臺乘鸞风便。”
小提示:"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冠佩朝天逐伴归,玉箫声里露沾衣。
出自:廖大圭的《瑶台曲》
-
何处玉箫声断续,客窗欹枕到天明。
出自:林廷㭿的《次联句韵》
-
箫声廿四桥。
出自:戴延介的《菩萨蛮.题汪饮泉昉溪秋隐图》
-
别院箫声催月上,隔屏香气杂花飘。
出自:孙原湘的《杂事(其一)》
-
珠帘十里,听笙箫声杳。
出自:曾觌的《传言玉女》
-
箫声淮甸月,柳色帝城春。
出自:王祎的《次韵答友人二首(其一)》
-
何处箫声。
出自:许禧身的《卖花声.月夜闻歌》
-
洞箫声里当时月,应照十年化鹤归。
出自:张以宁的《题李文则画四首(其二)苏公赤壁》
-
听箫声、等闲吹过,良宵三五。
出自:沈纕的《貂裘换酒.重赠》
-
愁雾里、箫声宛转,辇路逶迤。
出自:无名氏的《虞主回京四首.虞主歌(其四)警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