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拼音和注音
jūn bù rú ròu tǎn fú fǔ zhì qǐng zuì , zé xìng de tuō yǐ 。
小提示:"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缪贤回答说:“微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情愿跟您交个朋友”。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以前往?”相如说:“大王如果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词语释义
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走路~骑车快。论手巧,大家都~他。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幸得:幸而;幸亏。有幸能够。
请罪:1.谓责问对方己有何罪。2.自认有罪过,请求处分;道歉。3.请求免罪。
小提示:"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巧言不如直道,买马须索杂料。
出自:郑光祖的《杂剧·醉思乡王粲登楼》
-
你着我改嫁他也波人,则不如先受窘。
出自:石君宝的《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
-
出了一包脓!不如嫁个张郎妇、李郎妻,立一个妇名儿,
出自:关汉卿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
受他这等连累,我们不如溜了的是。
出自:王晔的《杂剧·桃花女破法嫁周公》
-
我则待混俗为最,总不如葫芦今后大家提。
出自:吕止庵的《【商调】集贤宾_叹世叹浮生》
-
莫怪还山迟,新人不如故。
出自:成鹫的《泊王借冈候潮望旧隐马山寄怀李远霞先与远霞有约同游中宿》
-
不道君心妾不如,冥漠重泉永遐锢。
出自:曾炜的《忆昔行》
-
消渴丁年总不如,近应除酒托清虚。
出自:区怀年的《秣陵秋况(其三)》
-
不如且置之,待我问五更。
出自:杨起元的《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十六)》
-
莫道老夫非铁汉,寸心非铁不如坚。
出自:苏仲的《过夷中途次四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