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人物,达四海,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tōng rén wù , dá sì hǎi ,
小提示:"通人物,达四海,"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它沟通人与物,遍及四海,充塞天地之间,贯通往古来今,无处不存,无处不是同样,无处可能改变的存在,所以它是永恒不变之道。它表现在人的情感里,便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谦让之心,是非之心;它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便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兄弟之序,朋友之信。因此恻隐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也就是亲、义、序、别、信,是同样一件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改变的存在,即永恒不变之道。这永恒不变之道,用以阐述阴阳盛衰的运行,便称它为《易》;用以表明纪纲政事的施行,便称它为《书》;用以传达歌咏性情的感发,便称它为《诗》;用以显示体统仪节的表征,便称它为《礼》;用以宣泄欣喜和平的跃动,便称它为《乐》;用以辨别真假邪正的标准,便称它为《春秋》。因此阴阳盛衰的运行,以至于真假邪正的评价,同样是一个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改变的真理,唯其如此所以称为六经。六经不是别的,就是我们心中永恒不变之道。因此《易》这部经,是记我们内心的阴阳盛衰的经:《书》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纪纲政事的经;《诗》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歌咏性情的经;《礼》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体统仪节的经;《乐》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欣喜和平的经;《春秋》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真假邪正的经。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心中的阴阳盛衰而使之及时运行,这才是尊重《易》;省察心中的纪纲政事而使之及时施行,这才是尊重《书》;省察心中的歌咏性情而使之及时感发,这才是尊重《诗》;省察心中的体统仪节而使之及时表露,这才是尊重《礼》;省察心中的欣喜和平而使之及时跃动,这才是尊重《乐》;省察心中的真假邪正而及时地辨明,这才是尊重《春秋》。
词语释义
四海:1.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也可指世界各地。另有“豪放、豁达”的意思。2.四方。泛指四方之地。
人物:(名)①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英雄~|风流~。②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所描写的人。③以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
通人:学识渊博又能融会贯通且晓达事理的人。
小提示:"通人物,达四海,"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六籍工夫四海名,太平底事竟沉沉。
出自:家之巽的《定林寺(其四)》
-
俘陈朝突厥,四海绝纤警。
出自:罗公升的《读史(其三)》
-
樽俎自折万里冲,会同四海来氐羌。
出自:陈淳的《叙赵守备学释菜会馂》
-
九天日月开清照,四海豪英看广延。
出自:杨万里的《和御制琼林宴赐进士余复等诗》
-
四海望公来,久旱望霓切。
出自:何梦桂的《寄谢夹谷书隐先生四十四韵》
-
中兴江左百馀年,人物谁如太傅贤。
出自:马之纯的《谢安墓》
-
人物斗南称第一,他年汗简有馀青。
出自:林文俊的《寿大宗伯甘泉先生二律(其一)》
-
一时人物经题品,百代权衡属主张。
出自:苏升的《上座师成太史(其一)》
-
人物沦大荒,深谷为高岸。
出自:洪繻的《大风述事五十韵》
-
人物与天运,初不苦相关。
出自:韩淲的《雨中杂兴(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