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千古经纶在,不为东都二百年。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yī sī qiān gǔ jīng lún zài , bù wèi dōng dōu èr bǎi nián 。
小提示:"一丝千古经纶在,不为东都二百年。"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百年:1.指很多年或很长时期:~大业。~不遇。2.人的一生;终身:~好合(新婚颂词)。~之后(婉辞,指死亡)。3.字面释义:一百年
千古:(名)悠久的年代:~流传。②(动)婉辞。哀悼死者留名永久(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不为:1.不做;不干。2.谓收成不好。3.不算,不是。
一丝:一根蚕丝。常喻微少或极细之物。指一点。
东都: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汉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隋书·炀帝纪上》:“﹝大业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东都还京师。”《新唐书·高宗纪》:“﹝显庆二年十二月﹞丁卯,以洛阳宫为东都。”(5)南唐指广陵,在建康之东。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宋陆游《南唐书·烈祖纪》:“﹝昇元元年﹞以建康为西都,广陵为东都。”(6)元代指大梁。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清侯方域《定鼎说》:“胜国有三都焉:冬春居大都、东都……东都者,大梁也。”2.代指东汉。唐韩愈《荐士》诗:“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东都渐瀰漫,派别百川导。”明宋濂《张侍讲<翠屏集>序》:“文之难言久矣。周秦以前,固无庸议。下此唯汉为近古,至於东都则渐趋於綺靡。”3.长安东都门的省称。汉疏广与侄受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东都门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南齐书·徐孝嗣传》:“世祖问俭曰:‘谁可继卿者?’俭曰:‘臣东都之日,其在徐孝嗣乎!’”《文选·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李善注引苏林曰:“长安东都门也。”参见“东都门”。
经纶:(书)①(动)整理蚕丝,比喻治理国家:~济世|~天下。②(名)指政治才能:一展~|满腹~。
小提示:"一丝千古经纶在,不为东都二百年。"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疑不为辨赋以诗,诗辞粲粲明星垂。
出自:梅尧臣的《和吴冲卿学士石屏》
-
心地不为尘俗累,不簪杨柳也何妨。
出自:宋伯仁的《清明插柳》
-
百年休战士,当日纵前禽。
出自:黄庭坚的《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其二)》
-
一代文翰主,百年风月怀。
出自:赵蕃的《呈陆严州五首(其四)》
-
缅想东都盛,旷野莽可伤。
出自:欧大任的《入洛二首(其一)》
-
青宫新太保,赤舄旧东都。
出自:王世贞的《太保刘文安公挽诗十咏(其一)》
-
百年陈迹水溶溶,尚忆高人寄此中。
出自:杨时的《东林道上閒步三首(其二)》
-
二月韶华听啼鸟,百年心事信行云。
出自:李流谦的《午饭高桥院》
-
常恐彩色晚,不为人所观。
出自:李白的《感兴六首(其五)》
-
不为世网婴,粲可叶心素。
出自:李彭的《宿归宗赠轼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