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先秦的《召公谏厉王弭谤》
拼音和注音
qí ài xiū zhī , ér hòu wáng zhēn zhuó yān 。
小提示:"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词语释义
斟酌:(动)①倒酒而饮。②认真仔细地考虑、推敲,决定取舍:~词句|再三~。[近]推敲|琢磨。
而后:(连)然后;以后:待接到通知~行动。[近]然后|尔后。
小提示:"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弃捐勿复道,有酒斟酌之。
出自:江源的《拟古四首(其四)》
-
饥劬慰劳起斟酌,银鳞尺半初收筒。
出自:董敬舆的《采石舟中走笔寄呈刘绍庭孝廉》
-
虚庭散策晚凉生,斟酌星河亦喜晴。
出自:陈与义的《夏夜(其二)》
-
缱绻盈尊酒,斟酌生微醺。
出自:朱应登的《进舟广洋湖宿村舍》
-
有酒斟酌之,何能待勋烈。
出自:黄省曾的《临病咏怀九首(其四)》
-
斟酌杯中酒,春风欲到门。
出自:陈献章的《旌表家慈书至(其二)》
-
惟公宗旨能斟酌,博约居然合两贤。
出自:张之洞的《寿徐荫轩总宪六十生日四首选二(其一)》
-
祷祝花神怜惜取,问开时、晴雨须斟酌。
出自:刘克庄的《贺新郎(其十四)和咏荼蘼》
-
玉环空自围冰腕,斟酌无人染守宫。
出自:黎景义的《宫词(其一)》
-
迟子早还归,开尊共斟酌。
出自:陈基的《分省早集怀钱员外蔡都事汤管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