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离叛,凡十三岁,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wàn mín lí pàn , fán shí sān suì ,
小提示:"万民离叛,凡十三岁,"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至于确立君臣的地位,规定上下的等级,使父子之间讲礼义,六亲之间守尊卑,这不是上天的规定,而是人为设立的。人们所以设立这些规矩,是因为不设立就不能建立社会的正常秩序,不建立秩序,社会就会混乱,不治理社会,社会就会垮掉。《管子》上说:“礼义廉耻,这是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不确立,国家便要灭亡。”假如管子是个愚昧无知的人也就算了,如果他稍微懂得治理国家的大体,怎么会不为不讲礼义廉耻而寒心呢!秦王朝抛弃礼义廉耻,所以君臣之间关系混乱,六亲之间互相残杀,邪恶之人到处作乱,万众叛离朝廷,总共才十三年,国家便被灭亡,如今礼义廉耻还没有完备,所以邪恶之人侥幸得势,而民众心存疑惑,现在就确立根本制度,使君主像君主,臣子像臣子,上下各有等级,使父子六亲各自得到他们应有的地位,使邪恶之人无法侥幸得志,使群臣忠信、君主信任臣子!这一制度一旦确立,世世代代长享太平,后代君主有了可以遵循的治国法度。如果不确立根本制度,这就像横渡江河却没有锚绳和船桨一样,行船到江河中心遇到风波,就一定会翻船,这是值得深深叹息的。
全诗
相关名句
-
一脐然出万民膏,谁把逃亡照?谋位藏金,
出自:薛昂夫的《【中吕】朝天曲_沛公,大风》
-
盛世丰年宇宙清,万民安乐尽康宁。
出自:张寿卿的《杂剧·降桑椹蔡顺奉母》
-
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出自:刘启的《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
再说那成汤解网称仁主,就应该风调雨顺万民安,为什么大旱七年不下雨?
出自:贾凫西的《木皮散人鼓词》
-
分尽君忧一不遗,凤书徵入万民悲。
出自:贯休的《赠杨公杜之舅》
-
九州足仓箱,万民无一事。
出自:弘历的《前题又作》
-
上有白发姑,下有三岁婴。
出自:姚燮的《卖菜妇》
-
安全尽责廉平吏,三岁齐民更孰过。
出自:韩琦的《褫高道中农居》
-
别来忽三岁,残害为异物。
出自:文天祥的《次子第一百四十五》
-
未尝遣汲谷帘水,三岁只望香炉云。
出自:王安石的《题南康晏史君望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