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tài shǐ gōng yuē : xué zhě duō chēng wǔ dì , shàng yǐ 。
小提示:"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太史公司马迁说:学者多称赞五帝,久远了。然而最可征而信的《尚书》,记载的独有尧以来,而不记载皇帝、颛顼、帝喾。诸子百家虽言黄帝,又涉于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训,所以当世缙绅们都不敢说,不可以取以为证啊。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虽称孔子所传,但儒者怀疑不是圣人之言,所以不传以为实。我曾经西至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北到黄帝尧舜之都涿鹿,东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经历的地方,所见过的长老,往往称颂黄帝尧舜的旧绩与其风俗教化,固来与别处有所不同。那么别的书说到黄帝的,也或者可以为证。总之,大要不背离《尚书》所记载的接近这些。我看《春秋》《国语》,这两篇发挥阐释《五帝德》《帝系姓》很彰著。顾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传讲。这两篇所发挥阐述得很显著,验之风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实,一点也不虚。况《尚书》缺亡的内容多了,岂能因为它缺亡而算了呢?它所遗失的,像黄帝以下的事情,就时时见于其他的传说中,如百家《五帝德》之类,都是其他学说。有怎么可以因为缙绅难言,儒者不传,而不选取了呢?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择取。而浅见寡闻者本来就难为它讲说。我按照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次序,选择其中语言比较典雅的。所以写成本纪的开头。
词语释义
太史:太史tàishǐ∶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参之太史。——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学者:(名)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古代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ìkù)、唐尧、虞舜。
太史公:职官名。汉武帝置,位在丞相之上。
小提示:"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想五帝之时,尧帝怎生存心于天下,加志于治民也。
出自:郑光祖的《杂剧·立成汤伊尹耕莘》
-
不辞涉险观遗碣,重是欧阳太史文。
出自:杨士奇的《扈从巡边至宣府往还杂诗(其八)》
-
为言汉太史,甘心周南留。
出自:洪咨夔的《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
-
留连嗟太史,惆怅践黎阳。
出自:江总的《济黄河》
-
占天太史上星台,楚分媭星逼上台。
出自:倪元璐的《送徐水部奉使荆关(其五)》
-
谁似姚家生太史,母德岂但襄阳俦。
出自:李孙宸的《赋得卫敬瑜妻为姚太史节母》
-
墓题嘉赠夫人号,碑刻中朝太史铭。
出自:陈琏的《送陈颐庵上四川省墓》
-
亭扁江西太史诗,名垂诗逸几经时。
出自:杨琳的《玉笥山》
-
中都旧日留遗爱,好属周南太史书。
出自:郑真的《送李伯谨同知归吉安》
-
曾看太史传,又见令郎贤。
出自:韩雍的《挽骆司训乃尊易简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