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

出处

出自元代马致远的《杂剧·半夜雷轰荐福碑

拼音和注音

yǔ yáng shí ruò zài rén jūn , dǐng nài tiáo hé yǒu dà chén 。

小提示:"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大臣:受国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脑委托管理一个部门的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

调和:(动)使双方消除纠纷重归和好:只要有~的余地就要替他们~。[近]协调|调停|调解。②(形)协调;配合得恰当:色彩~。③(动)妥协、让步(多用于否定):斗争是不可~的。

雨旸时若:晴雨节候协调和顺。

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小提示:"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