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处

出自两汉诸葛亮的《出师表 / 前出师表

拼音和注音

shì zhōng 、 shàng shū 、 zhǎng shǐ 、 cān jūn , cǐ xī zhēn liáng sǐ jié zhī chén ,

小提示:"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词语释义

尚书:1.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代起是各部的最高职位。2.也叫《书经》。书名。相传由孔子编删而成,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还有一部分是东晋梅赜伪造的。该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侍中:职官名。秦置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汉以为加官,分掌乘舆服物,侍于君王左右,与闻朝政,为皇帝亲信重臣。魏晋以后为门下省的长官,到元代时废除。也称为「纳言」。

死节:为保全节操而死。专指妇女为贞操而死。

参军:加入军队。

长史:官名。秦置。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属官均设长史,后历代相沿。

小提示:"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