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yí gǎi qián shì zhī shī , zhèng shǐ shòu mìng zhī tǒng ,
小提示:"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给百姓带来恩泽,功劳施及诸侯,虽然赶不上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可是天下人民都归附于他们的仁政。孝文帝常常想到如何具备最高的德行,来承受天意,他崇尚仁义,减轻刑罚,打通关隘架起桥梁,远近如一,敬重贤人如同对待贵宾一样,爱护百姓如同爱护小孩,他用启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把内心觉得安适的事情推行到全国,因此监狱空无一人,天下太平。紧接社会变化以后即位的君主,一定会给人们带来不同往日的恩惠,这是贤明的圣人用来显示天意的行为。”“从前昭帝去世时没有儿子,大臣们忧愁得很,怀着焦急的心情共同商量,都认为昌邑王是尊贵的皇室亲属,推举他,把他立为皇帝,但是上天不肯授命,而是把他的心弄乱,于是便自己丢失了帝位。很深刻地考虑祸患事变发生的原因,这是伟大的上天用来开导最圣明的君主的手法。所以大将军霍光接受武帝的遗命,成为汉朝君主最得力的辅臣,他披肝沥胆,决定大计,黜退不讲仁义的人,立有德行的人为帝,辅助上天行事,这样祖庙才得安定,天下才都太平无事。”“我听说《春秋》很重视君王登基的事,这是为了统一天下,为了慎重地对待开创事业。陛下刚登上帝位,与天意符合,应该纠正前代的过错,在承受天命继承帝业时慎重对待开始做的每一件事,去掉烦苛的法令,解除老百姓的疾苦,保存继承将要消亡断绝的好传统,用这些行动来应合天意。”
词语释义
受命:受命shòumìng∶接受命令或任务临危受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烈受命对这次风暴进行调查。——《风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god’swill]∶受天之命自古受命而王∶受教[齐景]公曰:“不幸有社稷之业,不择言而出之,请受命矣。”——《晏子春秋·谏上》听从号令徒属皆书:“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
正始:正其始。合乎礼仪﹑法则之始。三国魏齐王芳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老庄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嵇康﹑阮籍等的诗﹐称为'正始体'。
前世:前世qiánshì∶想像为某个人在今生尘世以前的一世∶上一代
小提示:"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出自:屈原的《九章》
-
及至大汉受命而都之也,仰悟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
出自:班固的《西都赋》
-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
出自:诗经的《文王有声》
-
受命边沙远,归来御席同。
出自:杜甫的《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出自:屈原的《九章(其八)橘颂》
-
受命太极前,立身晚秋后。
出自:郑思肖的《对菊四首(其二)》
-
大明受命眷自天,如日上升照八埏。
出自:陶安的《奉旨贺平章邓遇等诸将平定中原回》
-
伊说佐受命,况轲司振扬。
出自:张宇初的《登陆文安公象山祠堂故址》
-
受命南中讨,麾军陇右趋。
出自:史鉴的《挽吴都督四十韵》
-
穆穆圣皇,受命既固。
出自:荀勖的《晋正德大豫舞歌二首(其二)大豫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