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

出处

出自唐代韩愈的《送杨少尹序

拼音和注音

ér tài shǐ shì yòu néng zhāng dà qí shì wèi chuán , jì èr shū zōng jì fǒu , bù luò mò fǒu 。

小提示:"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而史官能不能铺张渲染他的事迹,写成传记以做为疏氏二人的事迹的继续呢?不会冷落寂寞吧?我看到现在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而画还是不画,也就不必考虑了!

词语释义

踪迹:(名)行动所留的痕迹:这几天见不到他的~。[近]行踪。

太史:太史tàishǐ∶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参之太史。——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张大:张大zhāngdà∶扩大;夸大张大其事[openone’seyeswide]∶张得很大他张大了眼睛看着,似乎还不太明白

不落:1.不落入、不掉入。2.不脱落。3.不须,不用。4.酒器名,即凿落。

小提示:"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