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曰:二名不偏讳。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lǜ yuē : èr míng bù piān huì 。
小提示:"律曰:二名不偏讳。"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礼记》上的规定说:“名字的两个字不必都避讳。”解释的人说:“孔子的母亲名‘征在’,这是说如果说‘征’就不说‘在’,说到‘在’就不说‘征’。”《礼记》上的规定又说:“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解释的人说:“说的是像‘禹’和‘雨’、‘丘’和‘’之类的字就是这样。”现在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李贺去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是违犯了名字的两个字不必都避讳的规定呢?还是违犯了声音相近的字不避讳的规定呢?父亲的名字叫晋肃,儿子就不能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假如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吗?避讳这个规定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定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人,不就是周公、孔子吗?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对人名的两个字也不都避讳,《春秋》也不讥讽不避讳人名声音相近的字。周康王钊的孙子,实际上就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参不避讳“昔”字。周朝时有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个人叫杜度,他们的儿子应怎样避讳?是为了避讳和名字声音相近的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讳了呢,还是不避讳和名字声音相近的字呢?汉朝避讳武帝的名,把“彻”改为“通”,但没有听说为避讳把车辙的“辙”改作别的字。避讳吕后的名,把“雉”叫做“野鸡”,可没有听说为避讳把治天下的“治”改作别的字。现在上奏章和下诏谕,没有听说避讳“浒”、“势”、“秉”和“饥”字。只有宦官宫妾才不敢说“谕”字和“机”字,认为说了就是触犯皇上。君子著书做事,应该遵守什么礼法呢?现在考察经典,查对规定,考核前代避讳的规定,李贺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是可以呢?还是不可以呢?
全诗
相关名句
-
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
出自:韩愈的《讳辩》
-
韶光不偏党,积渐煦疲民。
出自:周朴的《早春》
-
履危节讵屈,著论识不偏。
出自:皎然的《哭吴县房耸明府》
-
或如豆兮或如笾,侍者立者屹不偏。
出自:唐桂芳的《东南山水瑰奇甲天下莫若天台匡庐三茅武彝予尝游焉其以温泉名者如三山之天汤句曲之汤水又尝游焉私怪句曲人颇以牲杀污辱之三山置士卒锔鐍虽不同句曲污辱为王公贵人禁不得一澡浴者黄山予乡闬之名山也距郡城百有馀里未尝》
-
杂之百卉间,所立卓不偏。
出自:沈尹默的《秋明室杂诗(其十三)》
-
公义私情两不偏,分明去就事争传。
出自:王松的《送蔡伯毅先生挈眷渡华》
-
不偏不倚玄关透,不易方能合圣功。
出自:李道纯的《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道教十四首(其十二)不如守中》
-
匿疵真有德,值物不偏恩。
出自:韦骧的《又和倒韵》
-
公之佳婿苏子美,得公一二名已沽。
出自:韩琦的《谢宫师杜公寄惠草书》
-
何处龙山事不偏。
出自:魏初的《鹧鸪天.九日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