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廉耻节礼以治君子,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kǒng shāng qí qì , kuàng yú guì chén zhī jìn zhǔ hū ! lián chǐ jié lǐ yǐ zhì jūn zǐ ,
小提示:"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廉耻节礼以治君子,"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君主的尊贵,就好像宫殿的厅堂,群臣就好像厅堂下的台阶,百姓就好像平地。所以,如果设置多层台阶,厅堂的侧边远离地面,那么,堂屋就显得很高大;如果没有台阶,厅堂的侧边靠近地面,堂屋就显得低矮。高大的厅堂难以攀登,低矮的厅堂就容易受到人的践踏。治理国家的情势也是这样。所以古代英明的君主设立了等级序列,朝内有公、卿、大夫、士四个等级,朝外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下面还有官师、小吏,一直到普通百姓,等级分明,而天子凌驾于顶端,所以,天子的尊贵是高不可攀的。俗话说:“欲投鼠而忌器。”这是个很好的比喻。老鼠靠近器物,人们怕砸坏器物都不敢扔东西打它,更何况那些接近皇帝的尊贵大臣呢!君主用廉耻礼义来约束正人君子,所以对大臣只能命令他自杀而不对他用戮刑。因此,刺额、割鼻子等伤残肢体的肉刑都不施加到大夫以上的官员身上,因为他们离君主不远。按照礼的规定:臣子不能察看为君主驾车的马匹年岁大小,用脚踢了为君主驾车的马所吃的草料,就要受到处罚;见到君主用的扶几和手杖就要起身;在路上遇到君主的辇车就要下车恭候;进入宫殿的正门就得小步快走;对于君主的宠臣,即使犯了罪,也不对他施加杀戮之刑,这是尊敬君主的缘故。这样做是为了及早防止臣下对君主有不敬行为,是为了尊重大臣,勉励他们保持节操。现在从诸侯王、列侯到三公等高级官员,都是天子理应郑重地以礼相待的人物,相当于古代天子所称的伯父、伯舅,而如今却使他们与平民百姓一样接受刺额、割鼻、剃须发、剁脚、笞打、辱骂、斩首示众等刑罚,这样不是正如厅堂没有台阶一样吗?遭受杀戮的人不是太接近皇帝了吗?不讲廉耻伦理,那些手握大权的大臣,不是会虽处于朝廷之上却有像刑徒罪隶那样无耻之心了吗?至于秦二世被杀的望夷官事变,秦二世亲近被判重罪的赵高,就是投鼠而不忌器的结果。
词语释义
君子:(名)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正人~。[反]小人。
廉耻:1.廉洁的情操与羞耻心。2.羞耻。
节礼:节礼jiélǐ节日赠送的礼品、银钱等
小提示:"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廉耻节礼以治君子,"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他每则是识廉耻正心不肯,但出语也做的个郎君。
出自:戴善甫的《杂剧·陶学士醉写风光好》
-
每朝分外说不尽无廉耻,颠狂相爱左。
出自:商衟的《【南吕】一枝花_叹秀英》
-
忧勤患难以静制,礼义廉耻在刚主。
出自:沈周的《叶妇高节诗》
-
君子乐胥,载濯我足。
出自:邱云霄的《山有泉四章.赠友也》
-
君子有其具,无往不欢欣。
出自:李贤(原德)的《和陶诗.癸夘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
君子之德,薰陶以成。
出自:邓雅的《兰雪堂铭》
-
一垒鹤飞君子化,九渊蛇蛰哲人藏。
出自:王跂的《笋生十二韵》
-
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
出自:苏辙的《林笋复生》
-
志兹能改心,讵云君子可。
出自:弘历的《志过》
-
揖让岂知争君子,闿抨惟觉惯童儿。
出自:弘历的《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其四)斐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