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遗策,南取汉中,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yīn yí cè , nán qǔ hàn zhōng ,
小提示:"因遗策,南取汉中,"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词语释义
遗策:亦作'遗策'。亦作'遗策'。失策;失算。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指古代的典籍。
汉中:汉中hànzhōng古郡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以西及湖北部分地区陕西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水北岸阳安铁路线上。人口万。为陕南最大城市和物产品集散地
小提示:"因遗策,南取汉中,"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想当初主公起兵汉中,多亏了众位功臣,也不专靠那韩信一人之力。
出自:《杂剧·随何赚风魔蒯通》
-
却吐天汉中,良久素魄微。
出自:卢仝的《月蚀诗》
-
神钻鬼卜不见形,阴阳造化无遗策。
出自:孔武仲的《龟石》
-
我祖灵蹈最汉中,曾驱魑魅昭神功。
出自:张宇初的《题吴处渊画山水歌》
-
埤堄楼台霄汉中,红叶青松道途里。
出自:吴邦治的《题萧尺木先生画卷》
-
齐安汉中治,政迹如韶茎。
出自:李廌的《上姑丈闾丘通牧少卿》
-
太平起隐无遗策,空尽嵩山处士家。
出自:赵令畤的《次韵晁以道嘲陈叔易得官入京》
-
妙算无遗策,私忧有剧谈。
出自:许及之的《送钱大受帅广东(其一)》
-
遗策定宣垂国史,问谁更上治安书?
出自:史济良的《挽曾纪泽联》
-
固应遗策暂驻马,况复过屠宜得肉。
出自:王之道的《定慧院海棠追和东坡呈虞季然陈德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