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 jiǎn 》 zhī liù èr zé yuē : wáng chén jiǎn jiǎn , fěi gōng zhī gù 。
小提示:"《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我回答说:这就是《易经》里所说的,长期保持着一种德操而不能因事制宜,这对士大夫来说是有危害的。哪里算得上有道德的人呢?《易经·蛊卦》的“上九”中说:“不愿侍奉王侯,只求自己的节操高尚。”《易经·蹇卦》的“六二”爻辞中又这么说:“做臣子的不避艰难去直言进谏尽忠于君主,是由于他不顾自身的缘故。”那不就是因为所处的时间场合不一样,所实践的准则也不同吗?就像《蛊卦》的“上九”爻说的那样,处于没被任用的地位,却去表示奋不顾身的节操;再如《蹇卦》的“六二”爻说的,处在君王之臣的职位,却把不侍奉王侯的节操当作高尚,那么冒求仕进的祸患便会产生,玩忽职守的指责也会兴起。此种志向不当效法,而且最后将不可避免地获得罪过啊。现在阳先生担任职位的时间,不能算是不长久了;了解国家的政治措施的正确与失误,不能算是不熟悉了;皇帝对待他,不能说不重视。然而他未曾说过一句关系到国家政治的话。看待朝政的得失,就好像越国人看秦国人的胖瘦一样毫不在意,他心中没有喜悦和忧愁的波动。问他担任什么官职,就说是谏议大夫啊;问他有多少俸禄,就说是下大夫的品级啊;问他朝政情况,就回答说我不知道。有道德的人,原来是这样的吗?况且我听说:有官位职守的人,不能称职就该离去;有进言任务的人,不能提出有益的意见就辞去。现在阳先生认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批评没有呢?能够提出批评而不提,和不能提出自己的建议批评而不离去,这两种态度没有一种是对的啊。阳先生是为了俸禄而做官的吗?古人说过:“做官不是因为家贫,但有时是因为贫困的。”指的是那些为俸禄而做官的人。应该辞去高位而担任低下的职务,放弃富贵而安于贫贱生活,当个守门、巡夜之类的差使就可以了。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粮仓的小吏,又曾做过管理畜牧的贱职,也不敢旷废他的职守,总是说“一定做到会计准确无误才算完成任务”,总是说“牛羊顺利成长才行”。像阳先生的品级俸禄,不算低下和微薄,那是明明白白的了,可是他的行事却是这个样子,难道可以吗?
词语释义
小提示:"《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一则自短命,二则还他命。
出自:王梵志的《回波乐(其八十五)》
-
一则耻妻儿,二则羞同伴。
出自:缺名二的《五言诗(其六)》
-
一则一,二则二,消息踪由无纵恣。
出自:赵炅的《缘识(其四十)》
-
济河定关中,约法十二则。
出自:黄毓祺的《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六)》
-
不论茅屋锄犁外,但守平生六二坤。
出自:方岳的《次韵汪宰见寄(其二)》
-
一则无租调,二则绝兵名。
出自:缺名二的《五言诗(其八)》
-
六二明心,时时见性,只此万缘不挂。
出自:无名氏的《喜迁莺》
-
此君骨相一成矩,气禀坤爻六二全。
出自:朱翌的《方竹杖》
-
二公直以方,象在六二坤。
出自:李纲的《许崧老赋三友篇以遗东林圭禅师余尝次韵和之未几余被命宣抚荆广崧老复以诗来曾未一岁间闻吴元中薨于柳崧老东归薨于虔余方罢帅事屏居长乐圭禅师自江西见过阅箧中得崧老二诗相与读之怆然因复追和其韵(其一)次孙字韵古》
-
外肖衷未然,有愧六二比。
出自:沈周的《送周文襄公乃孙廷器以画像验塑还吉水》